首页 > 刑法罪名库 > 军人违反职责罪 > 拒传、假传军令罪
  • 什么是拒传、假传军令罪

    拒传军令罪,是指军人在战时明知是与作战有关的命令、指示等而故意拒绝传递的行为。假传军令罪,是指军人战时伪造、篡改军事命令并予以传达或发布,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

    查看详细>>
  • 拒传、假传军令罪的构成要件

    一、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军人。但在司法实践中,犯拒传军令罪的,主要是负有传递军令职责的军人,如通信、机要人员等,其他军人由于职责上没有传递军令的义务,所以一般不能构成拒传军令罪。假传军令罪由于在客观方面任何人都可能虚构军令并加以传递,所以其犯罪主体并不限于特定的人员,除了与拒传军令罪相同的负有传递军令职责的军人外,其他军人也可以成为假传军令罪的犯罪主体。

    二、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拒传、虚传军令的行为将会对作战造成危害结果,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拒不传递军令时,是否希望阻止有关部队和人员执行该命令,或者传递虚假的作战命令是否希望接受假命令的人执行,都不影响对其拒传、假传军令的主观故意的认定,因此本罪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拒传命令罪和假传命令罪。本罪的犯罪动机多种多样。对于因过失而错传命令,一般不追究其刑事责任。如对作战危害十分严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可按玩忽军事职守罪惩处。

    三、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作战指挥秩序。军令是部队执行军事任务的依据,保证准确、及时地传递军令,是争取作战胜利的必要条件。拒传、假传军令的行为,严重妨害了各级首长对部队的指挥,破坏作战指挥秩序,将对作战造成严重危害。

    四、客观要件

    拒传、假传军令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拒传或者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军令是指与部队军事行动有关的命令,如人员配备,部队设防,担负的战备任务,进入或者解除等级战备,受领作战任务,部队开进、集结,兵力部署,火力配置,战斗编成,协同计划,保障方案等命令。拒传军令是指有条件传递军令而拒绝传递军令。如果确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如联络中断等,无法及时传递军令,不能认为是拒传军令。假传军令是指故意传递虚假的军令。假传的军令既可以是无中生有凭空编造的,也可以是篡改真实的军令;既可以是行为人自己编造或者篡改的,也可以是行为人明知别人编造或者篡改后自己仍然予以传递的。拒传军令是不作为的行为方式,假传军令是作为的行为方式。

    查看详细>>
  • 拒传、假传军令罪的认定

    (一)区分本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界限

    1、客观表现不同。假传军令罪是行为人传达或发布经过伪造或篡改的命令,只能表现为积极的行为,违抗作战命令罪则是拒不执行上级的作战命令,一般表现为不作为;拒传军令罪,也表现为不作为,即拒绝达军事命令。但拒传军令罪的行为人拒绝的是对军事命令的传达,而违抗作战命令罪拒绝的是对军事命令的执行。

    2、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负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军职人员,而违抗作战令罪的主体,是接受命令的下级部属人员。

    (二)区分本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界限

    两种犯罪都有编造事实,致使军心混乱的情况,二者的区别在于:

    1、在主观方面,战时造谣惑众罪往往是行为人在作战能力和作战结果上,夸大敌人贬低自己,目的在于动摇军心;假传军令罪则是编发虚假命令,其目的在于破坏作战部署,但从后果看,当然有涣散部队斗志的情况发生。

    2、主体方面,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参战人员的军职人员,而假传军令罪的主体一般是参战人员中负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人,是军人中的特殊主体。

    查看详细>>
  • 拒传、假传军令罪处罚量刑

    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查看详细>>
  • 拒传、假传军令罪的立案标准

    拒传军令罪,是指负有传递军令职责的军人,明知是军令而故意拒绝传递或者拖延传递,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

    假传军令罪,是指故意伪造、篡改军令,或者明知是伪造、篡改的军令而予以传达或者发布,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一)造成首长、上级决策失误的;

    (二)造成作战任务不能完成或者迟缓完成的;

    (三)造成我方人员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二人以上,或者轻伤三人以上的;

    (四)造成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用物资损毁,直接影响作战任务完成的;

    (五)对作战造成其他危害的。

    查看详细>>
  • 拒传、假传军令罪的法条及司法解释

    《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   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查看详细>>

我要提问 提交

2025-02-04 22:34:33

伤情鉴定拒绝了还能再申请吗

甘肃法务

甘肃法务 最近回复:

通常来讲,要是伤情鉴定被拒绝了,还可以去申请。要是初次的鉴定被拒绝了,那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就可以向上一级的鉴定机构申请重新鉴定。重新鉴定得满足法定的条件,像原鉴定机构没有鉴定资格,鉴定程序违反了相关规定,或者鉴定结论明显缺乏足够依据之类的情况。当事人得向有管辖权的鉴定机构提交申请,并且把相关的材料给准备好。重新鉴定的程序跟初次鉴定差不多,不过要注意,重新鉴定的费用一般是由申请方先垫付的,最后由有责任的那一方来承担。在申请重新鉴定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提供的证据既充分又真实,这样才能提高重新鉴定成功的几率。总之,当伤情鉴定被拒绝之后,当事人是有权利通过合法的途径去申请重新鉴定的。

2025-02-04 15:53:38

您好,公婆欠了外债,儿媳妇可以拒绝偿还吗

宋凯律师

宋凯律师 最近回复:

你好,我是宋律师。公婆的外债,儿媳是没有还款义务的。具体可以给我联系处理。

2025-02-03 15:52:48

你好,我这边呢,因为有事要请假老板不同意,那我自离还能不能拿到工资,老板是做餐饮的

潘炯律师

潘炯律师 最近回复:

你好,双方是否有签订劳动合同呢?工作多久了?可以详细说说具体情况,这边来帮助你,我是揭阳本地律师,如需帮助,欢迎到律师事务所面谈或致电详谈

2025-02-03 14:10:29

想了解,未告知病史保险拒赔后保费退吗

耿正义律师

耿正义律师 最近回复:

如果投保人故意隐瞒病情,保险公司有权拒赔且不退还保费

2025-02-02 04:12:14

服刑人员怎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假释

天水法务

天水法务 最近回复:

服刑人员获得假释有一定的条件。首先,如果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得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要是被判处无期徒刑的,那实际得执行十三年以上才行。而且,这些服刑人员还得认真遵守监规,积极接受教育改造,得有确实的悔改表现,同时也不能有再犯罪的危险。在决定给犯罪分子假释的时候,还得考虑他们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不过,有两类犯罪分子是绝对不能假释的。一类是累犯,另外一类是因为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这些暴力性犯罪而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可不是随便就能给的,必须得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来进行审批,这样才能确保假释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既让符合条件的服刑人员有机会重新回归社会,又能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2025-02-02 00:31:02

收到法院离婚起诉传票后一般多久开庭

律图山东

律图山东 最近回复:

当我们收到法院发出的离婚起诉传票后,法院通常会在正式立案的那一天起算,往后的30天内安排开庭事宜。不过,如果遇到案件本身比较复杂的情况,只要经过本院院长的批准,那开庭时间就可以延长15天。要是还出现一些特殊的状况,像是当事人外出了之类的,那开庭时间还有可能继续往后延期。但这种延期一般不会拖得太久了,因为要是拖延时间太长,就会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产生不好的影响。在这整个过程当中,双方都得积极地去准备应诉需要的材料,像答辩状之类的东西。而且,他们还可以选择委托律师来代理自己的事务,这样就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让自己在这个离婚诉讼的过程中能有更有力的保障。

2025-02-01 23:51:06

诉前调解结束多久可以收到传票

渭南法务

渭南法务 最近回复:

诉前调解结束后,通常在15天这个期限内会收到传票。不过,实际收到传票的具体时间可不是固定不变的,这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法院的工作安排,要是那段时间法院的案子比较多,忙不过来,那收到传票的时间可能就会往后延一延;还有案件本身的复杂程度也很关键,如果案件很复杂,需要更多时间去处理和整理相关资料,那收到传票的时间也可能会变长。要是调解没有达成协议,那法院就会进入诉讼程序了,到时候就会给双方当事人送达传票,通知他们去参加庭审。在这个过程当中,当事人一定要确保自己的联系方式是畅通的,这样才能及时收到法院的通知。要是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却还是没有收到传票,那当事人就可以主动联系法院,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总而言之,诉前调解结束后到收到传票的时间一般大概在15日左右,但具体的还是得看实际情况了。

2025-02-01 15:29:01

兄弟一方拒绝赡养父母

王红纹律师

王红纹律师 最近回复:

你好,可以让你父母起诉你兄弟要求支付赡养费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2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