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刑法罪名库 > 危害公共安全罪 >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 什么是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是指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夺取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行为。

    查看详细>>
  •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构成要件

    一、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即可构成本罪的主体。依据刑法总则的规定,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虽然此款排除了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成为本罪的主体,然而,本罪与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之间的关系是特别法与普通法之间的关系。根据刑法相关理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公民,若实施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夺取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行为者,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抢劫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即明知是枪支、弹药、爆炸物而抢劫。如果行为人不知是枪支、弹药、爆炸物而加以抢夺的,不构成本罪。例如,出于抢劫财物的目的,而抢劫的却是枪支、弹药、爆炸物,仍构成抢劫罪。关于行为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动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如有的是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有的则是为了收藏防身,还有的可能是出于好奇。不同的动机对定罪没有影响。

    三、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本罪的犯罪对象是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的规定,枪支,是指以火药或者压缩气体等为动力,利用管状器具发射金属弹丸或者其他物质,足以致人伤亡或者丧失知觉的各种枪支,包括军用枪支、民用枪支和公务用枪;弹药是指供上述枪支所用的各种弹药;爆炸物是指军用的或者民用的各种爆炸品如雷管、炸药、雷汞等。

    四、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枪支、弹药、爆炸物抢走的行为。

    暴力,是指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实行身体强制,如殴打、捆绑、伤害、禁闭等强暴行为,使其反抗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危害其人身安全的手段。暴力必须是针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的人身当场采取的打击或强制。

    胁迫,是指行为人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实行精神强制,使其产生恐怖,不敢反抗,被迫当场交出枪支、弹药、爆炸物或者任枪支、弹药、爆炸物当场被劫走的手段。胁迫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的、动作的等。行为人当面向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发出胁迫,胁迫的内容是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胁迫的内容是现实的,即如遇反抗会立即将暴力付诸实现。胁迫的目的是为了劫取枪支、弹药、爆炸物。

    其他方法,是指采取暴力、胁迫之外的,与暴力、胁迫方法相当的,使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不知反抗、不能反抗或者不敢反抗的方法。从司法实践中看,其他方法如用酒灌醉、用药物麻醉、使用催眠术、电击或用石灰迷眼等。应当指出的是,使被害人处于不知反抗、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状态,必须是由犯罪分子实施了其他方法而直接造成的。如果说不是由犯罪分子的行为所致,则是由于被害人自己或与犯罪分子无共同故意的第三者的原因,使被害人处于不知反抗、不能反抗或不敢反抗的状态,犯罪分子利用被害人的这种状态,乘机将枪支、弹药、爆炸物拿走,只能构成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罪,而不能以本罪论处。

    行为人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手段,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不过,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犯罪客观方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实施犯罪时实际采取的手段为准,而不能以行为人事先预备的手段为准。实践中,行为人事先作了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与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两种准备,携带凶器潜人作案地点,发现无人或值班人员熟睡,于是偷走枪支、弹药、爆炸物的,以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罪论处。同理,如果行为人事先只是作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准备,在迸入现场实施盗窃的过程中,惊醒值班人员并近其反抗,行为人则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将枪支、弹药、爆炸物劫走、则构成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至于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作案场所,无论是公共场所、荒郊野外,拦路抢劫、入室抢劫,还是空中、海上,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查看详细>>
  •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认定

    1、本罪与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界限

    在本法规定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之前,司法实践中常常碰到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是按抢劫罪还是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的分歧意见。抢劫和抢夺是不同的概念,一方面,二者在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不同,前者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后者是行为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另一方面,二者的法定刑不同。前者最低刑是 10年有期徒刑,最高刑是死刑,而后者最低刑是3年有期徒刑,只有情节严重的,才可判处死刑。

    2、注意区分本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本罪与故意杀人罪,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犯罪。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本罪虽然主要侵犯的是公共安全,但同时又侵犯了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而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公民的生命权利。因此,本罪的犯罪客体与故意杀人罪的犯罪客体间存在包容关系。

    (2)本罪的行为方式是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故意杀人罪的行为方式,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非暴力的,因此,在犯罪的行为方式上,二者之间也存在交叉关系。

    (3)本罪一般是先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而后取得枪支、弹药、爆炸物,使用暴力,劫取枪支、弹药、爆炸物都是故意的;故意杀人罪,行为人杀人后,劫走被害人的财物(包括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其杀人、劫物也都是故意的。

    它们的区别在于:

    (1)犯罪客体不同:前者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既侵犯了公共安全,又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所有权,后者的客体是单一客体,即只侵害了公民的生命权利。

    (2)犯罪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非法劫取枪支、弹药、爆炸物,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是非法劫取枪支、弹药、爆炸物的一种手段,二者之间存在目的与手段的内在联系;后者的犯罪目的,是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权利。

    查看详细>>
  •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量刑标准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查看详细>>
  •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立案标准

    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是以对特定的占有物为目标,采取秘密获取的方式,将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资据为己有的行为。

    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也是以对特定的占有物为目标、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行为。

    行为人以占有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为目的而盗窃、抢夺的行为,是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侵害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管理规定,客观表现为其有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行为,行为人只要具备盗窃或者抢夺的行为之一,就构成本罪,应予以立案追诉。

    查看详细>>
  •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法条及司法解释

    《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二款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或者盗窃、抢依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查看详细>>

我要提问 提交

2025-04-05 06:03:48

民法典中判决债务人如何以抵押物清理债务

最近回复:

1.按民法典,债务人不还到期债务或出现约定情形,债权人能就抵押物优先受偿。2.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协商,用抵押财产折价或拍卖、变卖的价款优先受偿。若协议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他们可撤销。3.双方未达成实现抵押权的协议,抵押权人可让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折价或变卖要参照市场价。4.抵押财产处理后,价款超债权部分归抵押人,不足部分由债务人还。

2025-04-04 19:30:53

抢劫未遂要怎样量刑

最近回复:

(一)若涉嫌抢劫未遂,嫌疑人可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如实供述犯罪行为,这有助于法院认定其有悔罪表现,在量刑时可能获得从轻考虑。(二)犯罪嫌疑人可争取取得被害人的谅解,通过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让被害人出具谅解书,这在量刑时是一个有利因素。(三)如果存在一些可以证明犯罪情节相对较轻的证据,如抢劫手段并非暴力胁迫程度很高、未对被害人造成实际身体伤害等,要及时向法院提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5-04-03 01:22:06

抢劫怎么判21年了

最近回复:

抢劫罪量刑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正常情况下,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要处罚金。要是存在入户抢劫、抢劫银行这类加重情节,那就要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且还要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1年做出那样的判决,可能是存在多种加重情节,像多次抢劫、抢劫导致他人重伤、死亡等情况。法院会根据具体犯罪事实、证据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量刑。要是对这个判决有疑问,可以申请再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针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能够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不过这并不影响判决、裁定的执行。需要留意的是,申诉得有新的证据能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实有误,或者有其他法定情形,才有机会启动再审程序。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有可能对原判决进行重新审查和判定,以确保司法的公平和准确。

2025-04-02 18:07:08

非法拘禁时隔一年只有人证没有物证怎么算

最近回复:

在非法拘禁罪里,就算只有证人证言也就是人证,没有物证,在司法实践中同样存在被定罪的可能性。人证要是能够相互印证,进而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把非法拘禁行为的存在、发生的时间、地点、手段以及造成的后果等这些关键要素都证明清楚,那它是具备证明力的。非法拘禁罪侵害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只要借助人证等能够证实确实有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达到了一定时间或者造成了一定后果,就有构成犯罪的可能。就好比有多名证人都一致表明,在某段时间内,被害人被限制在了特定场所,没办法自由进出,行为人还实施了看管之类的行为,就算没有物证,也能够依据这些证人证言以及其他相关证据,综合起来判断是否构成非法拘禁罪。而最终到底定不定罪,是由法院依据全案证据依照法律来进行裁判的。这是因为法院要全面审查各种证据,权衡各方面因素,确保裁判结果符合法律规定和事实真相,以实现司法的公平与公平。

2025-03-31 13:21:55

小区住宅着火了小区没有物业而且消防栓没有水损失惨重该找谁

最近回复:

你好 请问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2025-03-31 01:24:48

抵押物消灭了债权还在吗

最近回复:

抵押物消灭并不必然导致债权消失。抵押物是债权的担保,当抵押物因不可抗力等法定原因灭失时,若该灭失非因抵押人的过错所致,债权并不消灭,抵押人仍对债权人承担清偿责任。但如果抵押物的灭失是由于抵押人的过错造成的,比如故意损毁抵押物等,债权人有权要求抵押人提供其他担保,若抵押人无法提供,债权人可提前要求清偿债务。总之,抵押物的消灭与债权的存续关系较为复杂,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不能一概而论。

2025-03-29 11:34:34

意外火灾,货物损毁,强险怎么赔付

最近回复:

你好!你具体买的什么保险?

2025-03-28 12:42:46

想了解,碰瓷怎么样定为抢劫罪

最近回复:

电脑等你呢顶焦度计姐夫姐夫姐姐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2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