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刑法罪名库 > 危害公共安全罪 >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 什么是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是指故意破坏电力、煤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查看详细>>
  •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属于公共安全。犯罪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燃气或其他易燃易爆设备。所谓燃气设备,是指生产、储存、输送诸如煤气、液化气、石油气、天燃气等燃气的各种机器或设施,包括制造系统的燃器发生装置,如煤气发生炉,净化系统的燃气净化装置,输送系统的输送设备如排送机器、输送管道以及贮存设备如储气罐等。所谓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则是指除电力、燃气设备以外的其他用于生产、贮存和输送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如石油、化工、炸药方面的油井、油库、贮油罐、石油输送管道、液化石油罐、汽油加油站以及酒精、煤油、丙酮、炸药、火药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贮存、运送设备等。上述易燃易爆设备还必须正在使用中,如果没有使用,如正在制造、运输、安装、架设或尚在库存中,以及虽然已交付使用但正在检修暂停使用的,对其进行破坏,不应构成本罪。构成犯罪的应根据破坏的方法等以他罪如放火罪、爆炸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等论处。

    还应注意的是,本罪行为的对象在于生产、贮存、运送易燃易爆物品的机器设备,而不是易燃易爆物品本身。如果行为人在生产、贮存、运输、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过程中,违反危险物品的管理规定,造成爆炸、火灾后果的,则应以危险物品肇事罪定罪。这时的爆炸、火灾发生自然会使易燃易爆设备遭受破坏,但这种破坏不是行为人的行为直接破坏易燃易爆设备所导致,而是行为人的行为造成易燃易爆物品的燃烧、爆炸而间接产生的。易燃易爆物品的燃烧、爆炸乃是易燃易爆设备发生破坏的直接原因。如果行为人直接破坏易燃易爆设备,致使易燃易爆物品发生燃烧、爆炸的,则应以本罪论处。这时的破坏是行为人的行为直接所致并由此成为易燃易爆物品发生燃烧、爆炸的原因。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各种方法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在客观方面具有以下特征:

    (1)本罪侵犯的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易燃易爆设备。所谓正在使用中,是指易燃易爆设备一旦经过验收,正式交付或投入使用后,即为正在使用中,那么就要时刻保持其使用的良好状态,保证随时可以使用。因此,对那些库存的、废置不用的、正在制造安装的或正在修理中的易燃易爆设备,则不能认定为正在使用中的设备,破坏这些非使用中的易燃易爆设备,则不构成本罪。

    (2)行为人必须实施了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的行为。行为人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表现为作为,如行为人采用放火、爆炸、拆毁或者其他方法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的重要零部件等;也可以表现为不作为,比如维修工在值班时间发现煤气管道破损,有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存在而不予维修,任其发生燃烧、爆炸,危害公共安全。无论行为人采取何种行为方式,只要其实施了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的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都构成本罪而不要求有实际的严重后果发生。

    (3)行为人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的行为必须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已经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这就要根据破坏的具体对象、破坏的具体部件、行为人采取的破坏方法等各方面加以综合认定。如果行为人的破坏行为足以危害或者已经危害公共安全的,则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的破坏行为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如破坏行为轻微或者破坏次要零部件,不足以发生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则不宜以本罪论处。情节严重的,可依法以其他犯罪论处。以上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的行为会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查看详细>>
  •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认定

    1.本罪与放火罪、爆炸罪的界限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与放火罪、爆炸罪侵犯的客体都是公共安全,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行为人亦可采用放火、爆炸的手段破坏易燃易爆设备,往往也会导致火灾、爆炸的严重后果。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犯罪对象不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正在使用中的易燃易爆设备;放火罪、爆炸罪的犯罪对象是一切公私财物。行为人采用放火、爆炸方法破坏易燃易爆设备,这是法条竞合问题。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应以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论处,而不能定放火罪或爆炸罪。

    2.本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盗窃罪等侵犯财产方面的犯罪的界限

    确定某一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的行为是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还是构成侵犯财产方面的犯罪,主要看受破坏的易燃易爆设备是否处于正在使用中,破坏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也就是说,如果破坏正在使用中的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已经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则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反之,如果行为人破坏的是非正在使用中的易燃易爆设备,因其不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因而不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只是对财产所有权的侵犯,情节严重的,则构成侵犯财产方面的犯罪。如果是故意毁损非正在使用中的易燃易爆设备,情节严重的,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论处;如果行为人采用盗窃方法破坏非正在使用中的易燃易爆设备,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应以盗窃罪论处。

    查看详细>>
  •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量刑标准

    犯本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查看详细>>
  •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立案标准

    使用各种方法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就可以认定构成此罪,应予以立案追诉、。

    查看详细>>
  •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法条及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严厉打击盗窃、破坏铁路、油田、电力、通讯等器材设备的犯罪活动的通知》
    一、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认真开展严厉打击盗窃、破坏铁路、油田、电力、通讯等器材设备违法犯罪活动的斗争。各级公、检、法机关务必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密切配合,共同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打击盗窃、破坏铁路、油田、电力、通讯等器材设备的违法犯罪活动,整顿废旧金属收购站、点,堵塞收赃、销赃渠道,遏制这类违法犯罪活动的蔓延。
    二、加强侦查破案,依法从重从快惩处犯罪分子。公安机关对发生的此类案件要及时立案,迅速侦破;同时要通过清理整顿废旧金属收购业,及时发现可疑线索,深挖犯罪团伙。对查获的犯罪分子,只要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公安机关要及时移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要及时批捕、起诉,人民法院要依法从重从快判处。凡盗窃、破坏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的,应以破坏电力设备罪追究刑事责任;盗窃、破坏铁路线路上的器材或者行车设施的零件、部件,危及行车安全的,应以破坏交通设施罪追究刑事责任;盗窃、破坏正在使用中的油田机器设备的,应以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追究刑事责任;盗窃通讯设备价值数额不大,但危害公共安全已构成破坏通讯设备罪的,或者盗窃通讯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以破坏通讯设备罪追究刑事责任;
    盗窃通讯设备情节特别严重,罪该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第一条第(一)项的规定,以盗窃罪处罚。处理这类案件,要防止处罚偏轻的现象,更不得以治安处罚代替刑事制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电力设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破坏电力设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造成严重后果”,以破坏电力设备罪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造成一人以上死亡、三人以上重伤或者十人以上轻伤的;
    (二)造成一万以上用户电力供应中断六小时以上,致使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
    (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其他危害公共安全严重后果的。
    第二条
    过失损坏电力设备,造成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以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三条
    盗窃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但不构成盗窃罪的,以破坏电力设备罪定罪处罚;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电力设备罪的,依照刑法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盗窃电力设备,没有危及公共安全,但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按照盗窃罪等犯罪处理。
    第四条
    本解释所称电力设备,是指处于运行、应急等使用中的电力设备;已经通电使用,只是由于枯水季节或电力不足等原因暂停使用的电力设备;已经交付使用但尚未通电的电力设备。不包括尚未安装完毕,或者已经安装完毕但尚未交付使用的电力设备。
    本解释中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范围,包括电量损失金额,被毁损设备材料的购置、更换、修复费用,以及因停电给用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

    查看详细>>

我要提问 提交

2025-02-01 15:38:21

想了解,故意毁坏财物20000元的量刑多少年

广东天习律师事务所律师团队

广东天习律师事务所律师团队 最近回复:

你好,你是什么案件情况的,可以详细描述

2025-02-01 15:37:07

故意毁坏财物2万量刑多久?

卢祖宁律师

卢祖宁律师 最近回复:

您好有什么可以帮到你l

2025-02-01 03:36:09

损坏他人财物多少钱可以立案起诉

唐山法务

唐山法务 最近回复:

在法律层面,损坏他人财物达到一定金额便可以立案起诉。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就达到了刑事立案标准。如果财物价值未达到5000元,但有多次毁坏公私财物、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等情形,也可能被立案追诉。在民事方面,对于损坏他人财物的行为,只要造成了他人财物的实际损失,受损方就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方承担赔偿责任。赔偿的范围通常包括财物的修复费用、因财物损坏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可能产生的间接损失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对于损坏财物立案标准的具体金额规定可能会有所差异。此外,即使财物价值未达到立案标准,警方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解或给予相应的治安管理处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财物,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做出损坏他人财物的行为,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麻烦。

2025-01-31 20:58:22

开设赌场罪罚多少怎么判

律图克孜勒苏柯尔克孜

律图克孜勒苏柯尔克孜 最近回复:

开设赌场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其刑罚的判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开设赌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情形通常包括开设赌场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参与赌博人数众多、获取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等。例如,开设赌场吸引数百人参与,每天的赌资流水高达数十万元甚至更高,这种情况下就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从而面临更重的刑罚。此外,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开设赌场罪的量刑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案件的具体情况、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社会危害程度等。以确保刑罚的公正和合理,起到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2025-01-31 20:53:15

开设赌场获利金额3万元判多久

内江法务

内江法务 最近回复:

开设赌场罪的量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考量。从法律规定来看,一般情况下,开设赌场的,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然而,若情节严重,那量刑就会提升到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获利金额3万元在量刑中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但仅仅凭借这一金额并不能完全确定量刑结果,还得结合其他诸多情节。比如赌场的规模大小,是仅仅在一个小范围内进行,还是涉及多个场所且规模较大;参赌人数的多少也很关键,是只有寥寥数人参与,还是有大量人员聚集赌博;另外,是否为未成年人提供赌博条件更是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这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在量刑时会予以重点考虑。如果仅从获利金额看,3万元可能并不足以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通常会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幅度内进行量刑,同时并处罚金。但最终的量刑还是要由法院根据案件的整体情况,包括上述各种因素以及其他相关细节,作出公正的最终判决。

2025-01-31 18:01:22

厂子破产了,应赔偿员工多少钱

邢台法务

邢台法务 最近回复:

1. 经济补偿: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要是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了,就得给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这个补偿是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来算的,每满一年就给一个月工资;要是工作六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就按一年算;要是不满六个月,那就给半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2. 工资支付:破产财产在优先把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清偿完后,要优先支付欠职工的工资、医疗和伤残补助、抚恤费用,还有应该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要给职工的补偿金。3. 其他赔偿:要是存在没签劳动合同、没缴纳社保这类违法情况,员工可以要求相应赔偿,具体赔多少得看实际情况。总而言之,厂子破产的时候,员工有权利拿到经济补偿,工资等相关款项也能得到优先清偿。具体能拿到多少钱,得结合员工的工作年限、工资标准这些因素来计算。

2025-01-31 15:40:26

损坏私人财产

陈安俊律师

陈安俊律师 最近回复:

具体什么情况呢??价值多少呢?

2025-01-29 20:31:42

继承房产交易需要多少费用

绵阳法务

绵阳法务 最近回复:

继承房产交易的费用主要包括印花税、契税等。印花税是按房产评估价的0.05%来缴纳。对于契税,法定继承人继承房产免征,非法定继承人依遗嘱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则要缴纳,税率为3%  5%,具体由各地规定。还有登记费等少量费用,大概几百元。不过实际费用会受房产所在地、价值等因素影响而有差异。在进行继承房产交易时,为确保手续合法合规、费用计算无误,一是要详细了解当地关于继承房产税费的具体政策,这能避免因政策不明产生的错误。二是在办理手续过程中,积极与当地不动产登记部门沟通,按照其要求准备材料和缴费。三是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律师能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保障自身权益。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2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