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法务律师 最近回复:
(一)关于时间节点考量
在认定被执行人是否非法转移财产时,时间节点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若财产转移行为发生在诉讼过程中或者执行程序启动之后,就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在这个特定时间段内,被执行人有更大的嫌疑是为了逃避执行义务而转移财产。
(二)行为方式的判断
1. 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
如果被执行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比如转让价格远远低于市场正常价值,同时受让人清楚知道这种不合理的低价情况,那么这种行为很可能构成非法转移财产。这是因为这种行为可能是被执行人与受让人恶意串通,试图通过低价转让来减少可供执行的财产。
2. 无偿转让财产
无偿转让财产也是一种需要警惕的可疑情形。例如将房产等有价值的财产无偿赠予他人,这种行为没有合理的经济对价,很可能是被执行人故意转移财产以逃避执行。
3. 虚构债务转移财产
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制造虚假的债务关系,然后以偿债的名义将财产转出,这种虚构债务来转移财产的行为也是常见的非法转移财产方式。通过这种手段,被执行人试图制造财产已经合法转移的假象,从而逃避执行。
(三)证据的收集
要认定被执行人非法转移财产,证据是关键。需要收集多方面的证据,比如交易合同,通过查看合同内容可以了解财产转移的具体情况,包括交易价格、交易对象等;转账记录能够清晰显示财产的流向;证人证言则可以从侧面证实财产转移行为的真实性和相关人员的主观意图等。
(四)法律后果及应对措施
一旦认定被执行人非法转移财产,申请执行人可以通过执行法院依法追回被转移的财产,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被执行人可能会面临罚款、拘留等处罚措施。如果情节严重,还可能触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