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商标 > 商标第35类被人抢注了怎么办?

商标第35类被人抢注了怎么办?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17 · 8080人看过
导读:1、如果被抢注商标处于初审公告期,可以向商标局提出异议。2、如果被抢注商标已核准注册,可以在该商标注册后五年时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撤销申请。如果被抢注商标属于驰名商标,提出撤销申请的时间没有限制。3、如果被抢注商标在注册后长期没有进行使用,可以”连续三年停止使用“为由向商标局提出撤销申请。
商标第35类被人抢注了怎么办?

一、商标第35类被人抢注了怎么办?

35类是广告类,后面可能会涉及到做广告的时候会有影响,而且35类是通用类公司应该及时注册。商标抢注可以按照下面方式补救:

1.如果被抢注商标处于初审公告期,可以向商标局提出异议。

2.如果被抢注商标已核准注册,可以在该商标注册后五年时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撤销申请;如果被抢注商标属于驰名商标,提出撤销申请的时间没有限制。

3.如果被抢注商标在注册后长期没有进行使用,可以”连续三年停止使用“为由向商标局提出撤销申请。

4.重新注册商标,商标不能与原商标近似。至于商标的知名度不用过的担心,只要产品质量好,注意宣传推广,一样可以取得好的销售额。商标不一定非要和商号相呼应的。

二、商标被抢注册危害

商标是一个专门的法律术语。品牌或品牌的一部分在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注册后,称为“商标”。商标受法律的保护,注册者有专用权。第35类商标属于服务商标,包括由个人或组织提供的广告、商业经营、商业管理、办公事务等服务

(1)、破坏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严重损害正常经营者的经济利益,阻碍我国从制造经济向品牌经济的转型,恶意抢注商标的实质是对他人商誉或声誉的盗用,或者对公共资源的非法占用,必然破坏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2)、耗费大量的商标审查和司法资源,危害商标注册和使用秩序,由于恶意抢注商标行为大行其道,包括侵犯他人权益、占用社会公共资源,以及没有真实使用意图的商标,致使本来已经不堪重负的商标审查人员和司法人员雪上加霜,严重降低了商标审查和诉讼效率。

(3)、严重危害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形象 。

地域性决定了一个商标在某一个或几个特定国家地区获得保护,在注册国或地区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则不能获得保护。这就可能使甲在丙国将a商标在b种商品或服务上进行了注册,如甲未在丁国为同样的申请注册,则可能会有乙将a商标或近似a商标的商标在b种或类似b种的商品或服务上,在丁国申请注册或先于甲申请注册并获得核准。虽然此种抢先注册商标的行为在道德上似有可议之处,但在法律上该注册并无不当。

以往由于中国经营者的商标意识比较淡薄,其在中国所有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有一定或较好声誉的商标被他人在该国或地区抢先注册,导致我国经营者在该国或该地区不能使用在中国注册的原商标,最终退出该国或地区的市场;或者虽然继续使用该商标并占有市场,但付出了高额的价格以求得对方转让商标所有权;还有的不得不另起“炉灶”。经济利益上吃了亏,在法律上却无能为力。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国内的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谋求经济利益,在国内抢先注册国外的知名商标的情况也逐渐屡见不鲜。

商标被抢注一直是社会上关注的热门问题,如果公司的商标被别人抢注了,可以有很多途径进行解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有关部门进行起诉,然后寻回自己的商标。抢注商标是一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国家应该大力制止这类行为的发生。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商标相关

  • 361次阅读
  • 后果是:一、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二、侵犯他人在先权利;三、商标抢注是一种事实认定行为,一般会撤销该商标的所有权,重新认定原始拥有人的商标所有权。
    2024-06-13 878次阅读
  • 2024.08.19 5515次阅读
  • 343次阅读
  • 关于商标抢注行为,我国法律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只要不是恶意的抢注一般都是合法的。恶意的判定主要考虑但不限于下列因素:1、申请人因与被申请人存在代理或者代表、贸易、合作、地缘(地域)或者其它关系明知或者应知被申请人的商标。2、被申请人因申请享有在先权利的商号、作品、外观设计、姓名、肖像等具有知名度或者其它因素明知或者应知他人在先权利的存在。
    2024-10-19 1360次阅读
  • 2024.02.20 1507次阅读
  • 478次阅读
  • 商标注册35类是属于服务商标。具体内容为:广告,实业经营,实业管理,办公事务等。抢注35类商标会出现的后果有:如果原商标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可能被原商标所有者追讨进行起诉的;如果商标的注册请求暂未通过,那么原商标所属者可能会直接起诉撤销,其中的费用损失由自己自行承担。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2024-10-09 1230次阅读
  • 2024.09.08 21818次阅读
  • 341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商标最新文章

遇到商标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