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争议 > 担保人追偿权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担保人追偿权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6.27 · 25160人看过
导读: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是有着严格的法律依据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人追偿权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债务人不能履行自己还款义务时,有担保合同的,担保人要向金融机构还款。之后,担保人向债务人追偿,很多时候,债务人是不认账的,这时就有必要采取法律手段维权了。打官司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那么,担保人追偿权诉讼时效是多久?下面小编跟随有关法律资料给大家做个解释。

一、担保人追偿权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保证人对债务人行使追偿权的诉讼时效,自保证人向债权人承担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因此,保证人的追偿权的诉讼时效实际上是适用《民法通则》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所规定的时效的,即保证人追偿权的诉讼时效自保证人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2年届满。

二、担保人行使追偿权要注意哪些问题?

保证人行使追偿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保证人行使追偿权的时间应在其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后。而且保证责任的承担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前还是届满后并不影响追偿权的成立。如果保证人仅使债权人免除债务人的债务或因其他方式使债务消灭,保证人无追偿权。

2、保证人追偿权的行使不能超过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保证人清偿债务,使部分债务消灭的,保证人就所清偿部分享有追偿权;保证人清偿债务,使全部债务消灭的,保证人就清偿全部债务享有追偿权。

3、保证人一般在清偿债务后,才可行使追偿权。但在特殊情况下,保证人可预先行使追偿权。担保法第32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后,债权人未申报债权的,保证人可以参加破产财产分配,预先行使追偿权。”

4、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应及时通知债务人,如怠于通知,造成债务人又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保证人不能行使追偿权,要求债务人向自己履行债务。而只能向债权人主张返还不当得利

5、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时享有债和办所享有的抗辩权,如其在承担保证责任时怠于行使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而作出大于债务人应承担债务范围的清偿,以及支出非必要的费用,使得债务范围扩大,对扩大部分,保证人丧失追偿权,债务人有权在被追偿时对保证人提出抗辩。

综上所述,担保人追偿债务,基本要通过诉讼的手段解决,根据法律规定,担保人追偿权的诉讼时效是两年,自担保人承担债务之日起开始计算。担保人行使追偿权,要注意在其担保范围之内,如果担保人替债务人清偿了债务,应该及时通知到债务人。否则因为疏忽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利后果。

网站地图
律图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问题#点击这儿#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律图网律师#
延伸阅读:

劳动纠纷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劳动争议相关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卖方未能按期交付房屋且在催告后三个月内仍未履行,买方有权解除合同,除非另有约定。若法律无规定或双方未约定解除权期限,催告后满三个月为合理期限。未催告情况下,解除权须在产生后一年内行使,否则丧失。
    2024-09-12 956次阅读
  • 2024.06.28 15157次阅读
  • 房产纠纷所适用的法律诉讼时限为三年,这一期限是从权利主体知晓或应该明白自身合法权益遭受损害的那一日算起。然而,在合法权益受损以后的二十年内若未能主张过自身权利,那么人民法院将不再予以受理。对于不动产和登记返还财产等特殊情况,诉讼时效并非适用。
    2024-09-12 1135次阅读
  • 2024.02.22 1927次阅读
  • 在房地产领域中,关于产权纠纷的诉讼实效定为三年,其开始日期从权利主体意识到或应该意识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的那一刻算起。然而当权利侵害时间已过去超过二十年时,即便权利具备遭遇侵害的事实,人民法院也不再予以法律援助。
    2024-09-12 1011次阅读
  • 2024.02.26 1726次阅读
  • 房产权属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此期限从权利主体已知或理应知晓自身权益遭受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若权利受侵害之日起已超出二十年之久,则人民法院将不再对其给予法律保护;但涉及不动产权利以及请求登记机关返还财产等方面发生的争议却不受诉讼时效的制约。
    2024-09-12 1125次阅读
  • 2024.05.21 2733次阅读
  • 务必首先呈交起诉状,并且按照被告方人数提供相应份额的复本。当涉案人系个人时,请在起诉状中完整地阐述双方面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岁、籍贯以及现居地址;若是涉及公司企业等法人机构,那么请详细注明公司名称、具体地址以及依法指定的法人代表或者负责人的名字。
    2024-09-12 997次阅读
  • 2024.07.09 6516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劳动争议最新文章

遇到劳动争议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