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仲裁法规 > 民法总则动物权利有什么规定?

民法总则动物权利有什么规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7.14 · 20219人看过
导读: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ArticleTitle}

民法典》正式施行,《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我们都知道,民法典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法律,但是很多人都会忽视关于环境这一部分的法律法规,其中还写入了关于动物的法律。那么你知道民法典动物权利有什么规定吗?本文列举出具体的这一方面的信息供大家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动物权利有什么规定?

《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  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责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条  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条  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条  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五十条  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一千二百五十一条  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妨碍他人生活。

二、动物饲养人或者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要件

1、致害动物是饲养的动物。饲养的动物一方面是其所有人的财产,另一方面由于其可以独立行动,有可能对他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动物的饲养者对自己饲养动物承担赔偿责任可以督促饲养人或管理人加强对动物的管理,以防止或避免损害的发生。如果不是人工饲养的动物,或人工饲养的动物已经逃逸很久,回复至野生状态,则不适用此种特殊侵权责任。

2、饲养动物对他人造成了损害。饲养动物对他人的损害包括人身损害财产损害。需注意的是,动物的致害行为是动物基于本能而为的行为,无论是其自主加害还是受刺激加害均构成加害行为。

3、动物的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间有因果关系。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应为无过错责任,只要发生了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后果,饲养人或管理人就应承担侵权责任。这一方面是因为饲养人是饲养动物的获益者,另一方面饲养人或管理人更了解其饲养动物的习性,更容易防范损害的发生。如果适用过错责任,难免加重了受害人的注意义务,使受害人处于不合理的劣势地位,有失公平。

以上就是关于动物权利有什么规定的全部内容。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知道,民法典规定了人们饲养的动物如果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即要对受害人进行民事赔偿。因此根据法律,饲养动物也要注意管理好动物,别让动物随意伤人。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诉讼仲裁法规相关

  • 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2024-05-01 963次阅读
  • 2024.07.10 21153次阅读
  •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4-12-19 1325次阅读
  • 2024.06.12 10126次阅读
  • 以代理权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委托代理,又称意定代理,即代理人依照被代理人授权进行的代理。法定代理,是根据法律的规定而直接产生的代理关系,主要是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而设定,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代理。
    2024-08-07 1277次阅读
  • 2024.06.07 10700次阅读
  • 依民法典规定,一方用虚构或隐瞒真相让另一方在信息不实、意愿未全表达下做出民事法律行为,受害方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欺诈”是故意提供假消息或掩盖真情况让对方误解而表意。民事活动中欺诈损害公平诚信准则,若能证明遭欺诈有权要求撤销来保护权益,但声称受欺诈方要负举证责任证明欺诈行为发生。
    2024-08-17 1215次阅读
  • 2024.08.15 14478次阅读
  • 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是:1.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2.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3.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024-12-19 975次阅读
  • 2024.07.04 6822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诉讼仲裁法规最新文章

遇到诉讼仲裁法规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