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诈骗罪的犯罪特征是什么?

诈骗罪的犯罪特征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6.12 · 9594人看过
导读: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 “及时退还”,行为人主观上没有受贿的故意,客观上表现为及时退还或者上交,不存在犯罪故意,故不构成犯罪。只要时间不超过3个月,都应该认定为该条司法解释中的“及时”。

{ArticleTitle}

诈骗不仅对平民百姓的生活造成困扰,还会让人防不胜防更甚者更是使人倾家荡产甚至是寻死,而这几年关于诈骗的新闻越来越多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危机意识还要对其有所了解,小编整理了关于诈骗罪犯罪特征的有关介绍,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诈骗罪的犯罪特征是什么?

(一)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二)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二、诈骗罪的客体条件与主体条件有哪些?

(一)客体要件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2、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刑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3、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

4、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财产处分包括处分行为与处分意思,作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

(二)主体要件

1、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2、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还有就是如果在诈骗的过程中造成受害者出现不可避免的损失甚至是死亡,那么诈骗犯会被处以无期徒刑甚至是死刑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 317次阅读
  • 诈骗犯罪的特征有: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遇到诈骗犯罪,及时报警,并保留好相关证据。
    2024-09-07 1338次阅读
  • 2024.06.06 5244次阅读
  • 365次阅读
  •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被害人陷入错误,信以为真;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024-06-22 1079次阅读
  • 2024.03.03 1919次阅读
  • 393次阅读
  • 在刑事法律中,认定诈骗罪需满足以下标准:一是行为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意图;二是实际实施骗取财物行为,无论财物是否被个人挥霍或赠予他人,均不影响罪行成立;三是诈骗金额需达到一定标准,若金额过低则不构成此罪。
    2024-10-17 1323次阅读
  • 2024.02.25 1272次阅读
  • 401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