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证据调查 > 传闻证据规则的要求有哪些?

传闻证据规则的要求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6.22 · 7270人看过
导读:首先,设立了民事诉讼参与人的真实陈述义务。其次,通过一定的程序规则防范对证据的滥用。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即赋予法官在证据采信上的更大职权,扩大了法官排除证据的一般自由裁量权。
传闻证据规则的要求有哪些?

一、 传闻证据规则的要求是什么?

传闻证据规则是英美证据法中最重要的证据规则之一,它原则上在审判中排除传闻证据要求,证人证言须在法庭上接受检验,只有在符合法定的例外情形时才允许采纳庭外陈述。对于中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证人不愿作证、审判中大量使用书面证言的问题,该规则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在中国的刑事诉讼中,为保障程序的公正性和诉讼的对抗性,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合理的传闻证据规则,并规定适当的例外。其有如下要求:

1、转述他人见闻的陈述不能作为证据

2、证人的书面陈述原则上也应排除

3、证人只能就自己亲身耳闻目睹的情况作证

二、设立传闻证据规则是什么呢?

关于设立传闻证据规则的理由,存在着诸多说法。英美传统经验认为,证人陈述证言通常必须遵守三大条件:宣誓、到庭以及接受交叉询问。有人认为,“为保证能遵守这三个理想条件,才设置了传闻证据规则”。由于英美法系对传统的宣誓义务有了放宽,证人不宣誓也可以提供证言,所以宣誓并不能构成排除传闻的理由。笔者认为,传闻证据存在的首要风险可能是存在陈述虚假的危险,这应当是排除传闻证据的最初理由。这可以通过上文所述传闻证据的形成过程来理解。

确立传闻证据规则的第二个理由,是与英美法系的诉讼程序相关的。英美法系国家庭审采用对抗式,证据由一方提出,而由另一方进行反驳,对证人的交叉询问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一环。特别是反询问,通过质疑证人的可靠性、揭露证言的虚假性,能够更好地发现事实的真相。如果采纳传闻证据,原陈述人就不用出庭作证,另一方当事人就不能(通过律师)对他进行反询问,其感知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是否诚实都得不到审查,而这些都是构成证言可靠性的基本元素。

文章告诉我们,传闻证据规则的要求是排除证人自己的书面说明,排除转述别人看到的听到的,用证人自己可以实际看到的听到的。当然传闻证据首先要排除存在陈述虚假的危险。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证据调查相关

  • 318次阅读
  • 传来证据与传闻证据的区别在于定义。传来证据是间接获取的第二手真实情况资料,如他人转述或传抄。而传闻证据是庭审外的陈述,用以证实证人持有的事实。它以直接感知或体验待证事实的人员陈述为基础,再经他人或非直接方式整理。
    2024-04-17 1130次阅读
  • 2024.06.10 10658次阅读
  • 348次阅读
  • 在搜集遗弃罪的证据时,首要关注的应为书证,例如能够明确证明被告人和被遗弃者之间关系的户口簿、结婚证书等文件。其次,证人证言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需要寻找了解案情的邻居、亲戚朋友等人,获取他们的相关陈述。此外,物证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被遗弃者当时所处的恶劣环境的照片、物品等。在此基础上,还需重视视听资料的搜集工作,如相关的监控录像、录音等。最后,被遗弃者的陈述同样视为重要的证据来源之一。
    2024-10-04 934次阅读
  • 2024.06.14 10060次阅读
  • 362次阅读
  • 关于传言是否构成诽谤罪这一问题,尚需详述如下:诽谤罪,乃是指行为人出于主观恶意,刻意编撰或散布虚假情节,其目的在于贬低他人人格尊严、毁坏他人名誉之行为。若所传播的流言蜚语为毫无根据的虚构内容,且对他人的名誉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害,那么才有可能被认定为诽谤罪。然而,倘若该流言具有一定的事实基础,或者尚未达到严重损害他人名誉的程度,则通常情况下并不构成诽谤罪。
    2024-09-16 1345次阅读
  • 2024.06.03 12486次阅读
  • 444次阅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