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终止 > 解除合同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解除合同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6.05 · 9326人看过
导读: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ArticleTitle}

合同是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协议之一,大部分的交易活动都依赖于合同,有开始就有结束,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解除合同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又有哪些?律图为您整理了这篇文章,帮助您解决这些问题。

一、解除合同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二条 【合同约定解除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条 【合同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二、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六条 【合同解除的效力】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五百六十七条 【合同终止后有关结算和清理条款效力】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小编在上文已经为您详细的介绍了有关合同解除的法律知识,首先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是《民法典》562条和563条,其次合同解除的条件是四个,即迟延履行、拒绝履行、不完全履行、债务人的过错。最后,合同解除可以请求损害赔偿。如果您在这方面还有任何的疑问,请您来电咨询律图,我们的律师将会根据您的实际情况为您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合同事务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合同终止相关

  • 401次阅读
  •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中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既可以由单方依法解除,也可以双方协商解除。
    2024-12-10 1344次阅读
  • 2024.06.22 7977次阅读
  • 307次阅读
  • 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涉及几个关键点:一是双方协商一致可解除合同;二是因不可抗力等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一方明示或暗示不履行主要债务、一方长期拖延或未履行重要债务、或存在严重违约行为,使合同目的落空,另一方可行使解除权。
    2024-09-23 1401次阅读
  • 2024.03.04 1532次阅读
  • 492次阅读
  •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这就是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
    2024-12-24 1447次阅读
  • 2024.02.29 2390次阅读
  • 453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合同终止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终止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