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欠款追讨 > 借款不还在什么情况追究刑事责任

借款不还在什么情况追究刑事责任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19 · 1191人看过
导读:借款不还通常属民事纠纷,但特定情形下会追究刑事责任。一是借款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等方法骗借数额较大借款,如编造用途用于非法活动,可能构成诈骗罪;二是法院判决后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像转移隐匿财产逃避还款,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三是借贷中干扰司法秩序也可能触犯刑律。是否犯罪及罪名由司法机关依具体事实和证据认定。
借款不还在什么情况追究刑事责任

一、借款不还在什么情况追究刑事责任

借款不还一般属于民事纠纷,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借款人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借款,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诈骗罪。比如编造借款用途,实际用于赌博等非法活动。

还有一种情况,在法院判决后,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例如,明明有财产却故意转移、隐匿,逃避还款义务。

另外,如果在借贷过程中存在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行为干扰司法秩序,也可能触犯相关刑事法律。具体是否构成犯罪及构成何罪,需根据案件具体事实和证据,由司法机关依法认定。

二、借款不还被追究刑事责任需满足哪些条件

一般的借款不还属于民事纠纷,但满足特定条件时可能追究刑事责任,主要涉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和“诈骗罪”。

若涉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条件为:债权人起诉并获得生效法律文书,如判决书裁定书债务人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情节严重,比如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

若构成诈骗罪,需要:借款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借款时就没打算归还;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使出借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如编造虚假借款用途等。达到当地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借款不还构成诈骗会面临怎样法律后果

借款不还被认定为诈骗,可能涉嫌诈骗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认定借款型诈骗,需证明借款人主观有非法占有目的,如虚构借款用途、拿到钱后逃匿等。同时,被害人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返还被骗财物,以挽回经济损失

当探讨借款不还什么情况追究刑事责任时,除了常见情形,还有一些相关问题值得关注。比如,若借款人在借款后有转移、隐匿财产等行为,导致无法偿还债务,这也可能被认定为恶意逃避债务,从而面临刑事责任。另外,在借贷过程中存在诈骗手段,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借款,且数额较大的,同样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借款不还不仅关乎个人信用,严重时还会触犯法律红线。如果您对借款不还涉及刑事责任的认定标准、后续法律流程等问题还有疑问,别错过获取专业解答的机会,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您解惑。

网站地图

债权债务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欠款追讨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欠款追讨最新文章

遇到欠款追讨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