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员工因非工伤不能上班薪资如何发放
1.员工非因工伤不能上班,企业需按规定在法定医疗期内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此费用可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但不得低于其80%,医疗期时长依据员工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而定,为3个月到24个月。
2.若医疗期满员工无法从事原工作及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单位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可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
3.建议企业准确了解医疗期相关规定,在核算病假工资时严格遵守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80%的要求。在员工医疗期满不能工作时,按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避免劳动纠纷。员工自身也应了解自身权益,在医疗期内安心养病,维护合法权益。
二、非工伤员工不能上班薪资发放有啥法律规定
非工伤员工不能上班,薪资发放主要依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等规定。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企业应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医疗期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确定,为3个月到24个月不等。如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3个月;5年以上的为6个月。超过医疗期仍不能上班,若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单位另行安排工作,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后可解除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
三、非工伤员工不能上班期间薪资发放有何法律规定
非工伤员工不能上班期间薪资发放,主要依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等规定。
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企业应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医疗期长度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确定,为3个月到24个月不等。例如,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且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医疗期为3个月。
若超过医疗期仍不能上班,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可解除劳动合同,企业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和医疗补助费。
当我们探讨员工因非工伤不能上班薪资如何发放时,其实还有一些相关问题值得关注。员工非工伤不能上班,除了薪资发放,医疗期的确定也是关键。医疗期时长与员工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有关,在医疗期内员工享有相应权益。另外,若医疗期满后员工仍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问题也需明晰。若你对员工非工伤不能上班薪资发放的标准、医疗期计算方法以及后续补偿等还有疑问,别错过获得精准解答的机会,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