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纠纷需要什么程序
1.发生医疗纠纷时,可通过协商、调解和诉讼三种途径处理。协商能在医患双方友好协商基础上解决问题,节省时间和精力;调解借助第三方力量促成和解;诉讼则是通过法律程序查明事实、依法判决。
2.若选择协商,医患双方应坦诚协商,就解决方案达成一致并签订协议书。
3.协商不成申请调解,可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等待其组织调解。
4.选择诉讼,患者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病历资料、检查报告等相关证据。
5.处理过程中必要时可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医疗损害鉴定,明确责任归属,为解决纠纷提供依据。
二、医疗纠纷走法律程序需准备哪些材料
医疗纠纷走法律程序,一般需准备以下材料:
主体材料:证明原被告身份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本等,若患者死亡,法定继承人起诉需证明亲属关系。
病历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可向医疗机构申请封存和复印。
相关票据:如挂号费、检查费、药费、治疗费、住院费等收据及清单,以证明医疗费用支出。
其他证据:如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可证明医疗过程中的相关事实。若有尸检报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等也一并提供。
三、医疗纠纷中申请赔偿有啥法律程序
医疗纠纷申请赔偿,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首先是协商。医患双方可就赔偿问题直接沟通,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书。
若协商不成,可申请调解。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调解机构会居中斡旋,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还能选择直接提起诉讼。患者需准备起诉状、病历资料、相关检查报告等证据材料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法院受理后会进行审理,通常会先委托专业的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进行鉴定,再依据鉴定结果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当我们探讨医疗纠纷需要什么程序时,除了常规的鉴定、协商等流程,还有一些相关要点值得关注。比如医疗纠纷后的赔偿计算问题,赔偿项目包含医疗费、误工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各项费用的计算都有相应标准。另外,若对医疗鉴定结果不服,还有再次鉴定的程序。医疗纠纷往往涉及复杂的专业知识和法律规定,处理起来并不简单。你是否正在面临医疗纠纷的困扰呢?如果对于医疗纠纷程序中的鉴定流程、赔偿标准等问题仍有疑问,别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您解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