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受理范围 > 法律中情节轻微不起诉的标准是什么

法律中情节轻微不起诉的标准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13 · 1121人看过
导读:轻微不起诉是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对教育改造犯罪嫌疑人、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意义积极。它依据犯罪情节和刑罚规定,让情节轻微的犯罪嫌疑人获改过机会,避免过度刑罚化。为发挥其作用,司法机关要严格审查适用条件,防止权力滥用;对被不起诉人建立跟踪教育机制;同时加强法制宣传,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法律中情节轻微不起诉的标准是什么

一、法律中情节轻微不起诉的标准是什么

1.轻微不起诉是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其对于教育改造犯罪嫌疑人、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有积极意义。它依据犯罪情节刑罚规定,给予了情节轻微犯罪嫌疑人改过的机会,避免了过度刑罚化。

2.为更好发挥轻微不起诉的作用,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司法机关应严格审查适用条件,确保准确判断犯罪情节是否轻微以及是否符合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规定,防止滥用不起诉权。另一方面,对于被不起诉人,应建立跟踪教育机制,定期回访了解其思想和行为动态,引导其积极回归社会。此外,还可以加强法制宣传,让公众理解轻微不起诉的意义和价值,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法律规定情节轻微不起诉需满足哪些条件

依据《刑事诉讼法》,情节轻微不起诉即相对不起诉,需满足以下条件:

首先,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这是适用相对不起诉的前提。若行为不构成犯罪,应作法定不起诉处理。

其次,犯罪情节轻微。这需综合考量犯罪行为的性质、手段、危害后果、犯罪动机等多方面因素。例如,犯罪手段并非恶劣、危害后果较轻等。

最后,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如犯罪嫌疑人具有自首立功犯罪预备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等情节,可能符合这一条件。

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会全面审查案件事实和证据,判断是否符合上述条件,进而决定是否作出不起诉决定。

三、法律里情节轻微免予起诉有啥其他情形

在我国,情节轻微免予起诉(现称不起诉)主要有以下情形:

法定不起诉: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包括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酌定不起诉: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证据不足不起诉: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当探讨法律中轻微不起诉的标准是什么时,除了明确的标准界定外,还有一些相关问题值得关注。比如作出轻微不起诉决定后,被不起诉人之前被采取的强制措施该如何处理,一般来说会及时解除。另外,被害人对于轻微不起诉决定不服又该怎么办,此时被害人可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轻微不起诉在司法实践中有着重要意义,既能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又能节约司法资源。如果你对于轻微不起诉决定的后续影响、被害人申诉流程等相关问题还有疑问,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精准解答。

网站地图

诉讼仲裁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受理范围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受理范围最新文章

遇到受理范围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