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仲裁 >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中断有哪些情形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中断有哪些情形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12 · 1300人看过
导读: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特定情形会致仲裁时效中断并重新计算。引发仲裁时效中断的情况有三种:当事人向对方主张权利,如劳动者索要拖欠工资;请求有关部门救济,如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对方同意履行义务,如用人单位承诺支付经济补偿金。建议劳动者积极维权,用人单位及时履行义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中断有哪些情形

一、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中断有哪些情形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出现特定情形会导致仲裁时效中断并重新计算。当事人主张自己的权利、请求有关部门救济、对方同意履行义务这三种情况都能引发仲裁时效中断。

1.当事人一方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可使时效中断,像劳动者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用人单位索要拖欠工资。这体现了当事人积极维护自身权益,通过直接向对方提出诉求来打破时效的持续计算。

2.当事人请求有关部门救济权利也会导致时效中断,如劳动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用人单位违法加班问题。借助外部专业力量维护权益,同样能产生中断时效的效果。

3.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会产生时效中断效果,例如用人单位承诺支付所欠经济补偿金。这表明对方有履行义务的意愿,从而使得仲裁时效重新计算。

建议劳动者在遇到劳动争议时,积极主动主张自己的权利,必要时及时请求有关部门救济;用人单位应及时履行义务,避免争议的产生和扩大。

二、劳动仲裁时效中断后是否会重新计算

劳动仲裁时效中断后会重新计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若出现以下情形,仲裁时效中断:一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申请调解等方式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一方当事人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这意味着,当中断事由发生后,之前已经经过的仲裁时效归零,需重新开始计算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以充分保障当事人维护自身劳动权益的合法诉求。

三、劳动仲裁时效中断后申请流程是怎样的

劳动仲裁时效中断后,申请流程如下:

首先,准备材料。需准备仲裁申请书,详细写明双方信息、仲裁请求及事实理由;提交本人身份证件;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仲裁请求等相关事实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

其次,确定管辖。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然后,提交申请。将准备好的材料递交给仲裁委,仲裁委在收到申请后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若受理会通知申请人,若不受理也会说明理由。

最后,参与仲裁。受理后,按仲裁委安排的时间参加庭审,在庭上陈述事实、出示证据、进行辩论等。仲裁委将根据庭审情况作出裁决。

当我们探讨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中断有哪些情形时,除了已知的情形,还有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问题值得关注。比如,时效中断后重新计算的起始点如何确定,一般是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但具体实践中可能会因不同情况而有所差异。另外,时效中断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影响也各有不同。劳动者可能因时效中断获得更充足的时间准备仲裁,而用人单位则需应对可能延长的争议处理周期。如果你在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中断方面,对起始点计算、权益影响等问题存在疑惑,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人士会为你解惑。

网站地图

劳动纠纷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

劳动仲裁最新文章

遇到劳动仲裁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