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认定怎么做工伤鉴定
1.工伤认定及鉴定有明确的法定程序。首先,在事故伤害发生当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需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比如,若在工作中受伤,就要在规定时间内申请。
2.申请时要提交相关材料,像劳动合同,用以证明劳动关系;医疗诊断证明,明确受伤情况等。
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申请后,会依据审核需求,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展开调查核实,确保信息真实准确。
4.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该部门会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保障认定的及时性。
5.一旦认定为工伤,后续就能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工伤鉴定。
6.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会从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比如骨科、外科等领域专家。
7.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后,委员会据此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总之,工伤认定是工伤鉴定前提,需按程序逐步进行。
二、工伤鉴定后赔偿金额认定有啥法律依据
工伤鉴定后赔偿金额认定主要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该条例规定,工伤赔偿涵盖多个项目。
对于医疗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若评定伤残等级,一至四级伤残,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127个月的本人工资;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75%90%。五至十级伤残,也有相应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五级为18个月本人工资,十级为7个月本人工资。
此外,五级、六级伤残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可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获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级政府规定。
三、工伤鉴定后赔偿纠纷法律处理办法有哪些
工伤鉴定后赔偿纠纷可通过以下法律途径解决:
1.协商:双方当事人可自行就赔偿问题进行沟通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赔偿协议。这是最便捷、成本最低的方式。
2.调解:可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等申请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协议书,双方按协议履行。
3.仲裁:若协商、调解不成,当事人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在规定时效内提交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仲裁委受理后会依法审理并作出裁决。
4.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
在了解工伤认定怎么做工伤鉴定后,我们还需明白一些相关要点。工伤鉴定不仅关乎赔偿额度,也影响着后续的康复与工作安排。比如,鉴定结果会影响停工留薪期时长的判定,合理的停工留薪期能让受伤职工安心养伤。同时,若对鉴定结果有异议,还有再次鉴定的程序。而且不同伤残等级对应的工伤待遇差别很大。您是否对工伤鉴定后的具体权益保障、赔偿计算等方面存在疑问呢?若有,不要错过获取专业解答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团队将为您提供精准且详细的指导。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