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判决执行 > 宣判后还能不能改判决

宣判后还能不能改判决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02 · 2069人看过
导读:宣判后在特定条件下可改判决。若判决存在认定事实有误、适用法律不当等错误,可通过法定程序如审判监督程序改判。该程序可由法院主动开启,也能依当事人申请启动,法院会重新审查案件,有错则依法作出新判决纠正。不过,若已过法定申请再审期限等,通常无法改判,能否改判要依法律规定和实际案情确定。
宣判后还能不能改判决

一、宣判后还能不能改判

1.宣判后在特定条件下可改判决。若察觉判决存在错误,像认定事实有误或适用法律不当等,经由法定程序,像审判监督程序等,便可进行改判。

2.审判监督程序一般由法院主动开启,也可依当事人申请启动。法院会对案件重新审查,要是确有错误,会依法作出新判决予以纠正。

3.然而,倘若已过法定的申请再审期限等情形,通常就不能再进行改判了。总之,宣判后能否改判需依据具体法律规定和案件实际情况来确定。

二、宣判后改判决需满足哪些法律条件

一、宣判后还能不能改判决

宣判后改判主要有两种情况:

上诉程序改判

若当事人在上诉期内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依据《民事诉讼法》,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查清事实后改判。依据《刑事诉讼法》,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

审判监督程序改判

各级法院院长对本院生效裁判,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最高法对地方各级法院、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生效裁判,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指令再审。检察院抗诉的,法院应当再审。再审中如认定原判决有误,也会改判。

三、宣判后改判决在法律上有哪些条件

宣判后改判需分不同情况。

一审宣判后未生效阶段,若当事人上诉进入二审程序,二审法院改判条件有: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应当依法改判;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

对于已生效判决,若启动再审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原判决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原判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等情形的,法院可改判。刑事诉讼中,若发现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总之,改判需符合法定情形,经法定程序审查。

在探讨宣判后还能不能改判决这个问题时,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判决一旦作出就具有既判力。然而,存在一些特殊情形是可以对判决进行更改的。比如发现判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或者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又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等。这些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通过法定程序申请再审等。宣判后改判决并非易事,但符合法定条件时是有相应救济途径的。你是否对宣判后改判的具体程序、适用条件等还有疑问呢?若有困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诉讼仲裁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判决执行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判决执行最新文章

遇到判决执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