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仲裁也不给工资怎么办
若劳动仲裁后仍未拿到工资,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对方不履行支付义务,你有权向法院递交强制执行申请。法院会采取查询、冻结、划拨等措施,强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其次,用人单位若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你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刑事责任。
再者,在执行阶段,可积极提供用人单位的财产线索,如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信息,协助法院执行,以尽快实现工资债权。
最后,若对执行结果仍不满意,可通过合法途径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监督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劳动仲裁后仍不给工资可通过啥法律途径
劳动仲裁后用人单位仍不给工资,可通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一法律途径解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仲裁裁决生效后,若用人单位不履行支付工资的裁决义务,劳动者可在规定期限内,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时需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仲裁裁决书等相关材料。法院受理后,会采取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等执行措施,强制用人单位支付工资,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仲裁后仍不发工资可走哪些法律途径
劳动仲裁后单位仍不发工资,可通过以下法律途径解决:
申请强制执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自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可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基层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时需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仲裁裁决书等材料。法院会采取查询、冻结、划拨单位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单位财产等措施。
追究刑事责任:若单位有能力支付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
当我们探讨劳动仲裁也不给怎么办这个问题时,除了仲裁本身,还有一些紧密相关的后续情况。如果劳动仲裁后单位仍不执行支付义务,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单位的财产,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另外,根据情节轻重,单位可能还会面临罚款等处罚。要是在强制执行过程中遇到单位隐匿财产等情况,还涉及更复杂的法律程序。你是否正面临劳动仲裁后单位仍不支付的困境呢?若对于强制执行流程、单位不配合的应对措施等问题还有疑问,别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解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