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情形应推定为医疗机构有过错
1.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若出现违反诊疗规范、隐匿或拒绝提供病历资料、遗失伪造篡改或违法销毁病历资料等情况,会被推定有过错。这是因为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医疗秩序和患者权益,影响对医疗行为的公正判断。
2.对于医疗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对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的认识,确保诊疗行为合法合规,妥善保管病历资料。
3.卫生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定期检查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和病历管理情况,对违规行为及时惩处。
4.患者自身要增强维权意识,在诊疗过程中注意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若发生纠纷及时通过合法途径解决。
二、医疗机构过错推定情形下患者如何维权
在医疗机构过错推定情形下,依《民法典》,若出现违法诊疗规范、隐匿或拒绝提供病历资料、伪造篡改或销毁病历资料等情况,可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患者维权可按以下步骤:
首先,及时收集和保存证据,如病历、诊断证明、检验报告等,必要时可申请封存病历。其次,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明确表达诉求与赔偿期望。若协商不成,患者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由其介入调解。
若上述方式均无法解决,患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中,患者需注意诉讼时效为三年,同时可申请医疗损害鉴定,以确定医疗机构过错程度及因果关系,为自身主张提供有力证据。
三、医疗机构过错推定在哪些医疗纠纷中适用
依据《民法典》第1222条,以下医疗纠纷适用医疗机构过错推定: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若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存在违规操作,如未遵循手术流程等,可推定其有过错。
2.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病历是医疗纠纷的关键证据,隐匿或拒绝提供会阻碍查明真相,应推定过错。
3.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这些破坏病历资料完整性、真实性的行为,干扰了正常的纠纷处理,医疗机构需担责。
在这些纠纷中,患者无需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由医疗机构证明自身无过错,否则承担赔偿责任。
当探讨哪些情形应推定为医疗机构有过错时,除了正文提到的常见情况,还有一些相关问题值得关注。比如,若医疗机构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这不仅会使患者维权困难,也会在法律层面被高度怀疑其存在过错。另外,医疗机构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这无疑严重干扰了医疗纠纷的正常处理,也会被推定为有过错。在医疗纠纷中,这些情况都与医疗机构是否有过错紧密相关。如果您对医疗机构过错推定的具体细节、后续维权流程等还有疑问,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您解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