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终止 > 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3.31 · 1047人看过
导读:合同法定解除情形主要有四种:一是因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不可克服的不可抗力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二是履行期限届满前,一方明示或以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即预期违约;三是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在合理期限仍未履行;四是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即根本违约。解除权行使需符合法律程序和期限要求。
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有哪些

一、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可抗力需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不可克服。二是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即预期违约。三是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是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此为根本违约情形。这些情形下,当事人一方依法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但需注意解除权的行使应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期限等要求。

二、合同法定解除后赔偿责任如何确定

合同法定解除后赔偿责任确定方式如下:

首先,依据《民法典》,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若因违约导致合同法定解除,违约方应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如因对方违约已支出的费用;也包括可得利益损失,即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若双方都有过错,各自承担相应责任。例如双方均未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致合同解除,根据过错大小分担损失。

此外,若合同有约定违约金,按约定处理,但约定违约金过分高于或低于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调整。

三、合同法定解除后赔偿责任如何界定

合同法定解除后赔偿责任的界定需区分不同情况。

若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而解除,双方一般无需承担赔偿责任,但一方迟延履行后遭遇不可抗力的除外。

一方根本违约导致合同法定解除的,违约方需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指现有财产的减少,如因对方违约已支付的费用;间接损失是可得利益损失,如合同履行后可获得的利润,但需具有可预见性。

若双方都有过错导致合同法定解除,应根据各自过错程度分担损失。例如,双方都违反了合同的附随义务,按过错大小确定赔偿比例。

在实践中,确定赔偿责任需结合具体合同条款、双方履行情况及相关证据

当我们探讨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有哪些时,要知道除了常见的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等情形外,还有其他值得关注的要点。比如,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以及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也可导致合同法定解除。若你对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仍有疑问,比如在具体情形中如何准确判断属于哪种解除情形,或者解除合同后相关的后续事宜如何处理等。别再纠结,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合同事务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合同终止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合同终止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终止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