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仲裁 >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是多久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是多久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2.23 · 1225人看过
导读:劳动争议案件申请仲裁期限一般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知道权益受损起算。劳动关系存续因拖欠报酬争议不受一年时效约束,终止时须在终止日起一年内诉讼。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仲裁时效中止,原因消除后继续计算;因主张权利、寻求救助、对方同意履行义务等导致时效中断,中断时起重新计算。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是多久

一、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是多久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的申请仲裁期限为一年。该仲裁时效期间自当事人知晓或应当知晓自身权益受到损害之日开始计算。在劳动关系续期间内,因为拖欠劳动报酬问题引发的争议,劳动者可以申请仲裁,且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约束;然而,当劳动关系终止之时,申请人必须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起诉讼。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如果由于不可抗拒之因素或是存在其他正当理由,导致当事人无法在仲裁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那么仲裁时效将暂时停止。等到中止时效的原因得以消除之后,仲裁时效期间将会继续进行。另外,如果因为当事人一方向另一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相关部门寻求权利救助,又或者得到了对方当事人的同意履行义务等情况而导致仲裁时效中断,那么自中断之时起,仲裁时效期间将重新开始计算。

二、劳动争议仲裁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劳动争议仲裁赔偿标准因具体情形而异。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赔偿金: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需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未签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此外,还有加班费、工伤赔偿等不同情形下的对应赔偿标准。具体适用需结合案件实际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来准确判断和计算。

三、劳动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有哪些

劳动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比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有分歧的情况。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像合同条款的履行争议、解除合同合法性争议等。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例如用人单位的除名决定是否合法,劳动者辞职流程是否合规等问题。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如加班时间的认定、社保缴纳是否足额等。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涉及工资数额、工伤赔付纠纷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总之,围绕劳动权利义务产生的争议大多在劳动争议仲裁受理范围内。

当探讨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是多久时,我们知道其一般时效为一年。但在此之外,还有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要点。比如在仲裁时效中断的情况下,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像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就可能导致时效中断。另外,仲裁时效中止也值得关注,在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发生时,时效会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要是你对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的中断、中止情形,或者在时效范围内如何准备仲裁材料等有疑问,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劳动纠纷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劳动仲裁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劳动仲裁最新文章

遇到劳动仲裁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