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庭当事人不去律师去可以吗
通常来讲,在开庭的时候,当事人一般得亲自到场参加。
不过要是当事人因为一些特殊的缘由没办法亲自来到法庭,只要经过法院的准许,那是可以让律师代替自己出庭的。
律师充当着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这个角色,他有权利在法庭之上进行各种活动,像是陈述事情的经过、拿出证据来证明、和对方进行辩论之类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不过,这里面有些比较重要的程序性的事情,或者是涉及到当事人自身权益的关键环节,还是得由当事人自己去作出决定或者表达自己的意见。
所以说,开庭的时候当事人不去而是让律师去这种做法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符合法律的规定以及法院所准许的条件才行,可不能随随便便就由律师代劳,得确保整个过程都是合法合规的。
二、开庭时律师去但无当事人授权有效吗
这种情况一般是无效的。律师代理当事人参与诉讼,需有当事人明确授权。在法律上,授权委托是一种重要的法律行为,用以明确律师代理的权限范围。
若律师开庭时无当事人授权,其在法庭上的发言、行为等无法代表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没有合法有效的授权,律师不能进行诸如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等对当事人权益有重大影响的行为。
不过,如果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对无授权律师的行为进行追认,从法律效果上可视为对律师行为的认可,使相关代理行为产生效力。但从规范角度,当事人应在开庭前给予律师合法有效的授权,避免因授权问题导致庭审中的麻烦及权益受损。
三、开庭时律师代劳当事人有啥法律后果
在我国,律师在开庭时代理当事人是合法且常见的行为,一般不会产生负面法律后果。律师凭借专业知识和技能,依据授权范围代表当事人参与庭审,维护其合法权益。
律师有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下,律师可进行程序性事项代理,如参与法庭调查、辩论等。特别授权时,律师除上述权限外,还能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调解等重大实体权利处分。只要律师在授权范围内行事,都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正常代理活动。若律师超越授权范围行事,可能导致相关行为效力待定,需当事人追认;若造成当事人损失,律师所在律所可能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当探讨开庭当事人不去律师去是否可行时,我们还需了解更多相关要点。实际上,除了这个核心问题外,还存在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情况。比如若当事人因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到庭,即便律师前往,某些复杂案件可能仍需要当事人后续补充说明情况。而且在一些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里,即便有律师,当事人也可能被要求必须到庭。要是您对开庭当事人不到场时律师的权限范围、后续补充说明的流程等相关问题感到疑惑,不用纠结,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您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