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案后还可以提交证据吗
立案之后通常是能够提交证据的。在诉讼的过程当中,当事人有责任及时把相关证据交给法院,以此来支撑自己的主张。要是在立案之后发现了新的证据,或者有需要补充的证据,就应当赶紧把这些证据提交给法院。法院会依据具体的情形来决定是否采纳这些证据。通常来讲,只要这些证据与案件有联系,是真实的,并且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形式,法院就会进行考量。然而要是存在故意拖延诉讼、隐瞒证据等不正当的行为,法院有可能会对当事人实施相应的处罚。所以,立案之后如果有证据需要提交,就应该依照法院的要求和规定,及时去办理,从而保障诉讼能够顺利进行。
二、立案后提交的证据都能被采纳吗
立案后提交的证据并非都能被采纳。证据要被采纳需满足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这“三性”要求。
关联性指证据必须与案件待证事实存在一定联系,能对证明案件事实起到作用。比如在合同纠纷中,提交与该合同履行毫无关联的其他文件,就不具关联性,难以被采纳。
合法性要求证据的收集程序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通过非法手段,如窃听、威胁等获取的证据,不具合法性,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真实性意味着证据必须是真实客观存在的,不是伪造、变造的。
只有同时符合这“三性”的证据,才有可能被法院采纳,对认定案件事实发挥作用。提交证据时,务必确保其具备上述特性,以提高被采纳的几率。
三、立案后提交新证据有时间限制吗
立案后提交新证据存在时间限制。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会根据案件情况指定举证期限,当事人需在该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通常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举证期限不少于15日;简易程序案件,举证期限由法院确定,也可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法院准许,但不得超过15日。
若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确有困难,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举证。经法院准许,可适当延长举证期限。
在二审程序中,若有新证据,应在二审开庭前或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刑事诉讼等其他诉讼领域,对新证据提交时间也各有规定,要依具体程序要求执行。
当探讨立案后还可以提交证据吗这一问题时,我们需要知道,立案后通常是能提交证据的,但不同的诉讼类型在时间规定等方面存在差异。不仅如此,后续还可能面临证据是否有效、能否被法庭采纳等问题。而且,逾期提交证据可能会有相应后果,比如可能不被法庭接受。如果证据涉及关键事实却因提交时间问题未被认可,很可能影响最终的判决结果。要是你对立案后证据提交的具体期限、逾期后果以及证据有效性等方面存在疑问,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