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其他侵权 > 未成年人侵权被告可以只列父母吗

未成年人侵权被告可以只列父母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2.20 · 1187人看过
导读:未成年人侵权时,原则上被告应列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常为父母),因其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侵权民事责任由监护人承担。只列父母为被告在法律程序上可能存争议,通常应将未成年人列为共同被告以明确责任主体。但有证据表明侵权全由未成年人实施且父母无过错时,仅列父母为被告也可能获法院认可,具体依实际证据和法律规定确定,保障各方权益。
未成年人侵权被告可以只列父母吗

一、未成年人侵权被告可以只列父母吗

未成年人侵权时,原则上被告要列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通常是父母)。

因为未成年人没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他们的侵权行为由其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要是只把父母列为被告,在法律程序方面可能会有一些争议。

通常来讲,应该把未成年人列为共同被告,这样能明确其责任主体的地位。

不过要是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侵权行为完全是由未成年人实施的,并且父母没有过错,仅把父母列为被告也有可能被法院认可。

总之,具体的情况得依据案件的实际证据和法律规定来确定,目的是确保各方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妥善的保障。

二、未成年人侵权被告不列父母会怎样

在未成年人侵权案件中,如果被告未列其父母,可能出现以下情况。首先,从法律规定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父母通常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若未列父母,可能导致责任承担主体认定不完整。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若发现遗漏必要诉讼主体,即未成年人的父母,一般会依职权追加其为被告。因为案件的最终责任认定赔偿责任的承担与监护人密切相关。如果不追加父母为被告,可能无法准确判定责任分担,在后续执行赔偿时也可能因责任主体不明确而面临困难,无法有效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足额的赔偿。

三、未成年人侵权赔偿责任如何具体界定

未成年人侵权赔偿责任的界定如下: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民法典》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比如,10岁儿童玩耍时打伤同学,其父母作为监护人通常要承担赔偿责任,若父母能证明已尽监护职责,可适当减轻责任。

-有财产的未成年人: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例如,某未成年人有一定的压岁钱等财产,造成他人损害,先从其财产支付赔偿,不够的由监护人补齐。

-学校等教育机构:在幼儿园、学校等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若学校等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若是第三人造成损害,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学校等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当探讨未成年人侵权被告是否可以只列父母这一问题时,其中还有不少值得深入了解的要点。在实际情况中,即便未成年人侵权被告通常会涉及父母,但除了能否只列父母之外,后续还可能面临赔偿责任的具体分担问题。究竟是由父母完全承担,还是在某些情形下未成年人成年后需自行承担部分?另外,在诉讼过程中,如果未成年人侵权行为存在多个责任人,该如何确定他们各自的法律地位?若你对未成年人侵权被告相关问题,诸如责任人认定、赔偿分担等还有疑问,赶快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准确的法律建议。

网站地图

损害赔偿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其他侵权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其他侵权最新文章

遇到其他侵权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