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取保时间能离婚吗

取保时间能离婚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2.19 · 1903人看过
导读:取保候审阶段可以离婚,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途径。双方就财产分配、子女抚养权等达成一致,可办协议离婚;一方不愿或有分歧,则可诉讼离婚。当事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虽人身自由受限但仍有离婚权利,离婚涉及复杂问题需依具体情况依法处理,且要遵守取保候审规定,以免影响案件进程。
取保时间能离婚吗

一、取保时间能离婚

取保候审这个特定阶段,离婚是可行的。

离婚主要有协议离婚诉讼离婚这两种途径。

倘若夫妻双方能够就离婚相关事宜,诸如财产分配子女抚养权等,达成一致意见,那么就可以前往婚姻登记机关,依照规定办理协议离婚的手续。

可要是其中一方不愿意离婚,亦或是对财产分割等问题存在分歧,另一方就能够向法院提起诉讼离婚。

虽然在取保候审期间当事人的人身自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然而他们依然拥有离婚的权利。

不过,在离婚的过程中,势必会牵涉到财产分割以及子女抚养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妥善处理。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当事人一定要时刻注意严格遵守取保候审的各项规定,像是按时到相关部门报到、绝对不可以擅自离开指定的区域等。

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因为违反规定而对案件的进程产生不良影响,确保离婚等事宜能够依法、有序地进行。

二、取保期间离婚财产会怎么进行分割

取保候审不影响离婚财产分割

首先,若夫妻双方对财产分割能达成一致意见,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在诉讼离婚中向法院提交一致方案,只要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一般会被认可并按约定分割,这遵循“意思自治”原则。

其次,若双方无法协商一致起诉离婚,法院会依据法律规定进行裁判。对于夫妻共同财产,通常会均等分割,如夫妻双方婚后共同购买的房产、车辆等,一般各得一半份额;但会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例如,一方在婚姻中存在家暴、出轨等过错行为,另一方作为无过错方可能适当多分财产。而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如婚前购买的房产、专用生活用品等,仍归个人所有,不参与分割。

三、取保期间离婚财产会怎样分割

取保候审并不影响离婚财产的分割。在我国,离婚财产分割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区分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个人财产归各自所有。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比如一方存在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等过错情形,无过错方有权在离婚时请求损害赔偿,在财产分割上也会适当照顾。

若涉及到隐匿、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总之,取保候审这一刑事强制措施与离婚财产分割并无直接关联,财产分割依据民事法律规则进行。

在探讨取保时间能离婚吗这一问题时,我们发现,取保候审期间并不影响当事人行使离婚的权利。然而,这里面还有一些紧密相关的要点需要关注。比如在财产分割方面,由于取保候审状态可能涉及案件相关财物,财产分割会更为复杂,需要谨慎区分哪些是合法财产、哪些可能与案件存在关联。另外,若有子女,抚养权归属问题也需重视,要综合考虑双方的现状、未来发展等因素。要是您对取保时间的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争夺等问题感到迷茫,那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的法律建议吧。

网站地图

婚姻家庭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离婚相关

  • 2024-12-23 1080次阅读
  • 2024.08.29 1458次阅读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对于变更强制措施的请求应于收到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做出明确答复。故此,取保候审的申请应当在经过三天之后方能获得相应反馈。倘若对变更强制措施持有异议,应对申请人进行告知,同时详细阐述其不予支持的原因。
    2024-07-31 809次阅读
  • 2024.08.26 1673次阅读
  •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应当经由司法机关的许可方可离开其原先所在的城市、县城。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通常情况下是不允许保释期间离京的。若因特发情况确需离京,则必须事先征得并获得批准。否则将面临可能的取消取保候审,甚至变更强制性司法措施的处理。
    2024-08-31 851次阅读
  • 2024.08.24 1993次阅读
  • 1、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否会被判刑,需要法院根据案件事实判决。2、如果法院判决追究刑事责任,一般是会被判刑的。取保候审即将到期的,执行机关应再期限届满十五日内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者并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
    2024-10-03 1119次阅读
  • 2024.10.08 1161次阅读
  • 依据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公安机关在针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身心状况采取强制措施时,对于其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不得超出十二个自然月。因此,从法律层面上讲,取保候审年限的上限设定为十二个月。
    2024-07-10 1476次阅读
  • 2024.08.31 4664次阅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