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协商辞职按照什么法律
协商辞职主要是以《劳动合同法》为依据。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要是协商达成一致,那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滴。
在这个协商的过程当中,双方得把辞职的原因、具体的时间以及可能涉及到的补偿等这些相关的事宜都得弄清楚,并且要用书面形式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就能避免后续出现各种纠纷。
用人单位主动提出要和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那可就得依法给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是这样的: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来算,每满一年,就给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
要是满了六个月但还不满一年,就按照一年来计算;
要是不满六个月,就给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总之,协商辞职一定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要是大家遇到具体的情况,可千万别忘了去进一步咨询专业的律师,他们能给大家更准确的建议和帮助。
二、协商辞职后经济补偿依什么法律
协商辞职涉及的经济补偿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若由用人单位提出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但如果是劳动者主动提出协商辞职,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除非存在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法定情形,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此时用人单位仍需支付经济补偿。
三、协商辞职涉及哪些具体法律条款
协商辞职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
根据该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是协商辞职的核心依据,强调双方需达成一致意见。
同时,在协商过程中,依据第四十六条规定,如果是用人单位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另外,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当探讨协商辞职按照什么法律时,我们会发现与之紧密相关的拓展问题也不少。比如协商辞职后,经济补偿金该如何依法计算,不同工作年限和薪资水平会有不同的计算标准。还有,协商辞职过程中若涉及商业秘密、竞业限制等约定,相关法律又是如何规定的。这些都是协商辞职时可能遇到且需要明晰的法律要点。要是你在协商辞职的法律问题上,诸如补偿金计算、竞业限制规定等方面存在疑惑,无需烦恼,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