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类 > 行政处罚 > 行政撤销权的行使期限是多久

行政撤销权的行使期限是多久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2.18 · 1876人看过
导读:行政撤销权行使期限一般为两年,从行政行为作出日起算;若行为有规定期限则从期限届满日起算,无规定期限最长不超五年。因不可抗力等非当事人自身原因耽误的时间不计入起诉期限。当事人须在规定期限内行使权利,否则可能丧失。需注意,不同种类行政行为撤销权行使期限不同,要依法律法规和具体案件确定。
行政撤销权的行使期限是多久

一、行政撤销权的行使期限是多久

行政撤销权,它的行使期限一般是两年。从行政行为被作出的那一天开始算;要是行政行为本身有规定期限,那就从期限届满的那天开始算;要是行政行为没规定期限,那就从它作出的那天开始算,不过最长可不能超过五年。要是因为一些不可抗力,或者是其他不是当事人自己的原因,导致耽误了起诉期限,那被耽误的这段时间可不算在起诉期限里面。咱们当事人可得在规定的期限内,赶紧把行政撤销权给使出来,要是超过了期限,那可能就把权利给弄丢。这里得特别注意一下,不同种类的行政行为,它们的撤销权行使期限可能是不一样的,具体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得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具体的案件来确定,可不能一概而论。

二、行政撤销权行使有哪些法定限制条件

行政撤销权的行使存在诸多法定限制条件:

首先是法定期限限制。行政主体通常需在一定时间内行使撤销权,若超出合理期限,可能因行政行为的稳定性等因素,不得再随意撤销。

其次是信赖保护原则限制。当行政相对人基于对行政行为的信赖,已作出相应投入并产生合理预期,且该信赖值得保护时,行政机关不得轻易撤销行政行为。若撤销会损害相对人合法权益,需给予合理补偿。

再者,公共利益考量也有影响。若撤销行政行为会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即便行政行为存在瑕疵,也可能不能撤销,只有在公共利益损失小于因维持违法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时,才可行使撤销权。这些限制旨在平衡行政权力的有效行使与相对人权益、公共利益间的关系。

三、行政撤销权的行使条件有哪些

行政撤销权是指有权机关对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予以撤销的权力。其行使条件主要有:

首先,行政行为存在违法情形。这包括主体违法,如无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作出行政行为;权限违法,如超越法定职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内容违法,行政行为的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程序违法,未遵循法定程序作出行政行为。

其次,行政行为明显不当。比如行政决定显失公正,同等情况不同对待,不同情况相同对待,或者行政行为的手段与目的严重失衡,给相对人造成不合理损害。

最后,行政行为的撤销需符合法定程序,由法定有权机关通过法定程序进行。一般由作出该行政行为的机关、上级行政机关或有监督权的机关,依据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程序规则决定是否撤销行政行为。

在探讨行政撤销权的行使期限是多久时,我们知道明确的期限规定保障了行政行为的稳定性和相对人的权益。而除此之外,还有与之紧密相关的问题值得关注。比如,当超过行政撤销权的行使期限后,行政行为是否就绝对不可改变了?又或者在特殊情况下,是否存在可以适当延长行使期限的可能?这些复杂的情况往往会让当事人感到迷茫。倘若你对于行政撤销权行使期限超期后的处理,以及特殊情况延长等方面存在疑问,别再纠结。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行政类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行政处罚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行政处罚最新文章

遇到行政处罚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