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样的劳动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以下几种情形所对应的劳动合同皆为无效与不被认可的合同:
首先,是以欺骗或恐吓等手法或利用他人的危难境地,使得另一方在无法表示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或更改了劳动合同;
其次,当雇主试图免除自身的法定义务并排除了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时;
最后,当其行为触犯了法律和行政规章制度中具有强制性质的条款时。
例如,存在违法的工作内容或者约定的工资远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等。
一旦认定某份劳动合同是否合法有效,这一裁定将会自它最初成立的那一刻开始生效,并且对双方当事人均产生法律约束力。
然而,当劳动者已经投入了实际工作,那么雇主需要全额支付给他们相应的劳动报酬。
而工资的具体金额则需要参照同一单位内或者与该员工相似的职位上其他员工的薪酬水平来进行确定。
二、无效劳动合同有哪些认定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无效劳动合同认定标准如下:
一是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比如劳动者虚构学历入职,或者用人单位威胁劳动者签订不合理条款。
二是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像约定用人单位无需为劳动者缴纳社保,此约定因排除劳动者享受社保权益、免除单位法定义务而无效。
三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例如约定的工作时间严重超出法律规定上限,违背工时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该条款无效。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三、无效劳动合同会带来哪些法律后果
无效劳动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其带来的法律后果主要有:
首先,劳动报酬方面,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其次,赔偿责任上,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比如用人单位以欺诈手段使劳动者签订无效合同,导致劳动者损失,用人单位需赔偿。若劳动者也有过错,双方按过错程度分担损失。
再者,关于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无效不影响事实劳动关系存在。若双方继续维持用工关系,应按事实劳动关系相关规定处理,用人单位可能面临支付双倍工资等责任。
当探讨什么样的劳动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这一问题时,我们知道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采取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等情形会使合同无效。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无效劳动合同还衍生出诸多问题。比如,当劳动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报酬该如何结算?用人单位是否还需支付经济补偿?这些与无效劳动合同紧密相关的后续事项至关重要。倘若你对这些围绕无效劳动合同的问题存在疑问,或者对无效合同的具体认定标准仍不清晰,不要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