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醉驾法院可判免于刑事追究吗
在特定的情况里,醉驾的法院有可能决定免除对其的刑事追究。依据相关的法律条文,要是醉驾的情节特别轻微,危害程度不大,那么就可以不按照犯罪来处理。就像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刚刚达到醉驾的标准,并且没有引发交通事故,行驶的距离很短,像是仅仅在小区里面进行短距离的挪车之类的情形,检察机关有很大可能做出不起诉的决定,法院也有可能依照这种情况判定免除刑事追究。不过,这需要把整个案件的证据以及具体的情节都综合起来进行考量和判断,司法机关在进行斟酌的时候会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证据标准来执行。要是碰到了醉驾的案件,建议要积极地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工作,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委托律师来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从而争取到对自己有利的结果。
二、醉驾免于刑事追究有哪些具体法律依据
醉驾免于刑事追究主要依据以下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如果醉驾行为情节极其轻微,例如血液酒精含量刚刚超过80mg/100ml的醉驾标准,且驾驶行为未造成任何实际危害后果,行驶距离极短等,有可能被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从而不构成犯罪,免于刑事追究。
另外,《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若醉驾案件符合上述情形,也可免于刑事追究。
三、醉驾情节轻微就能绝对免于刑事处罚
这种说法不准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
虽然对于醉驾案件,存在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可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形。比如,醉酒程度极低、驾驶距离极短(如在居民小区内短距离挪车且未发生实际危害后果等),可能不被认定为犯罪从而免于刑事处罚。但这并非绝对,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且各地司法实践中掌握的标准可能略有差异。
同时,即使因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也会面临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罚款等行政处罚。若构成危险驾驶罪,通常会处拘役,并处罚金。所以“醉驾情节轻微就能绝对免于刑事处罚”是错误观点。
当探讨醉驾法院可判免于刑事追究吗这一问题时,我们要知道除了能否免于刑事追究外,还有相关要点值得关注。比如即便法院最终判决免于刑事追究,在行政处罚层面,醉驾者仍会面临吊销驾驶证等严厉措施。而且,之后重新考取驾驶证的时间和条件也有严格规定。另外,在一些特殊情节下,检察院可能作出不起诉决定,这与法院免于刑事追究又存在不同。要是你对醉驾免于刑事追究的具体法律依据、行政处罚后续,或不起诉相关事宜存在疑问,别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法律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