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的程序怎么走的
采取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两种不同形式进行取保候审的具体实施流程通常主要包含以下步骤:首先,实施犯罪行为者、被告人及其直接受益之父母子女、法定代理人、亲朋好友或律师等人员享有均可就有关情况提出明确的取保候审申请的权益。
接下来的环节中,公安机构、检察机关或者司法部门依照申请先后次序,最多可以在收到申请起算的七个正常工作日内做出最终的决策。
至于在决定决定采纳取保候审这一初步解决方案之后,需要由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主动提供符合相关要求的保证人或者按照比例缴纳相应金额的保证金用于担保个人责任的履行。
对于保证人的选择,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例如与当前案件没有任何关联,同时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能力来承担保证义务等等。
而保证金的具体数额则需要根据案件的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潜在风险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综合考量。
在取保候审的整个过程中,被取保候审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比如未经执行机关的批准,不得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城市、县区;如果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等信息有所变更,应当在24小时之内向执行机关进行详细汇报等等。
如果出现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那么他们的取保候审资格很可能会被取消。
二、取保候审的保证金会如何退还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具体而言,若被取保人遵守以下规定: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执行机关在解除取保候审时,会出具解除取保候审通知书。被取保人拿着该通知书及其他相关法律文书,前往当初缴纳保证金指定的银行,银行会按规定将保证金如数退还。若违反规定,则可能面临保证金被部分或全部没收的后果。
三、取保候审后还会被收监吗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被取保候审后仍有可能被收监。
从法律规定看,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相关规定,比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未在规定时间内报告等,已交纳保证金的,可能会被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根据情节轻重,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即被收监。
另外,如果经法院审理,最终判定被告人有罪且判处实刑,那么也会被收监执行刑罚。不过,若最终被判处缓刑等非监禁刑,在遵守缓刑规定的情况下,就不会被收监。所以,取保候审后是否收监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探讨取保候审的程序怎么走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明晰常规的申请、审批等环节。实际上,后续还有许多要点值得关注。比如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人有着严格的规定要遵守,像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等,若违反规定可能面临被重新羁押的后果。另外,取保候审的期限是有限制的,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到期后需及时解除。要是您对取保候审期间的具体义务、期限届满后的处理等相关问题存在疑问,无需烦恼,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您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