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办案流程 > 调解后是否可以起诉

调解后是否可以起诉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2.15 · 1324人看过
导读:调解协议谈判成功签署后,双方应恪守执行。但出现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愿(如受胁迫、欺骗)、内容与法律法规抵触、履行义务方未按约履行等情况,当事人有权向法院申诉。申诉要明确诉讼请求、有充足事实依据并在法定时效内提交,申诉方还需承担举证责任,能否申诉需依实际情况判断。
调解后是否可以起诉

一、调解后是否可以起诉

调解协议谈判成功并签署之后,按照惯例,双方理应恪守承诺,积极执行协议条款。

然而,若出现诸如下述几种状况,当事人便有权向法院提出申诉请求:首先,若调解协议的达成违背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例如受到胁迫或欺骗等不当手段的影响;其次,若调解协议的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最后,若调解协议中约定的履行义务方未能按约履行其职责。

值得注意的是,申诉请求必须具备明确的诉讼请求以及充足的事实依据,且需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限内提交。

此外,申诉方还需承担起相应的举证责任,以证明前述可供申诉的情形确实存在。

总而言之,调解协议签订后并非完全无法进行申诉,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判断。

二、调解达成协议后还能再起诉吗

这需要分情况来看。如果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等非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且该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若一方不履行协议,另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履行协议约定内容,法院会对协议进行审查,若协议不存在无效、可撤销等情形,会判决支持。

若是在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并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原则上不能再就同一事实和理由起诉。但存在特殊情况,比如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规定,可申请再审,经法院审查属实,会依法再审。

总之,达成调解协议后能否起诉要依据调解主体、调解程序及具体情形来判断。

三、调解后起诉在法律上有啥限制

调解后起诉的限制因调解类型而异。

若是人民调解,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般不存在特殊诉讼时效限制,按普通诉讼时效三年执行。

如果是行政调解,通常在行政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一方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就原纠纷提起民事诉讼,要注意遵循民事诉讼时效等相关规定。

对于法院调解,调解书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原则上不能就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起诉,除非存在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内容违法等法定情形,可申请再审,但再审申请有严格条件和期限限制,需在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

当探讨调解后是否可以起诉这一问题时,实际上还有与之紧密相关的要点需要关注。调解后即便可以起诉,也要明确起诉的合理时机与条件。比如若存在新的事实、证据,或者发现调解过程存在重大瑕疵、显失公平等情况,起诉才更有可能被法院受理并支持。另外,不同类型的纠纷在调解后的起诉规则也有差异。要是你对调解后起诉的具体程序、新证据的界定等方面有疑问,不用纠结,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办案流程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办案流程最新文章

遇到办案流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