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诽谤如何认定诽谤罪
诽谤罪的裁决,其关键因素在于行为人是否有意篡改和散播虚假的信息,这些信息足以辱没他人的尊严以及损害他人的名誉。举例来说,即为毫无根据地制造恶意谣言并进行大肆宣传以此损害他人名誉之举。在判断时经常需要考虑到信息传播的广度以及对受害者造成的实际影响。若情节轻微,可能不构成刑事犯罪,然而仍然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二、诽谤罪认定后会面临怎样的法律惩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此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即通常需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法院才予以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比如诽谤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或者诽谤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等,造成恶劣国际影响,危害国家利益等情况,就不再遵循告诉才处理的原则,司法机关可主动介入追究刑事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具体量刑会结合犯罪情节、危害后果、被告人的认罪态度、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综合判定。如果犯罪情节较轻,可能会适用拘役、管制,也可能根据具体情况适用缓刑。
三、诽谤罪的量刑标准又是怎样的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关于“情节严重”,常见情形如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等。
实践中,具体量刑会综合考虑犯罪人的主观故意、犯罪情节、危害后果以及是否有自首、立功、取得被害人谅解等量刑情节来判定。
在探讨诽谤如何认定诽谤罪时,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基本认定层面。实际上,诽谤罪成立后还会涉及一系列问题,比如诽谤行为造成的民事赔偿范围如何界定,这其中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的额度该怎么确定等。而且,一旦认定为诽谤罪,犯罪记录对犯罪者的生活、工作等方面都会产生深远影响。要是您对诽谤罪认定后的民事赔偿问题,或者犯罪记录带来的后果存在疑问,不用纠结。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凭借丰富经验为您提供精准且详尽的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