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诽谤是什么犯罪行为
诽谤是一种恶意地编造与传播虚假信息,旨在对特定个体的人格尊严进行贬低,对其名誉权造成损害的行为。在某些情况下,诽谤甚至可视为诽谤罪予以追究责任。值得注意的是,诽谤罪是一类“亲告罪”的范畴,即针对此等犯罪行为,必须由受害者亲自提出控诉方能启动司法程序,但若该行为对社会公共秩序或国家整体利益产生了严重威胁,则可视情形豁免这一法定限制。对于性质严重的诽谤罪犯,应当处以包括但不限于有期徒刑、拘役、管束或剥夺政治权利在内的相应刑罚。
二、诽谤与名誉侵权在法律上如何区分
诽谤与名誉侵权存在一定区别。
从法律性质看,名誉侵权是民事侵权行为,而诽谤情节严重时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行为方式上,名誉侵权涵盖多种方式,包括侮辱、诽谤等,通过言语、文字、行为等使他人社会评价降低;诽谤主要是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来损害他人名誉。
主观过错方面,名誉侵权中侵权人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均可;诽谤则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故意,即明知是虚假事实仍要散布以损害他人名誉。
从责任承担角度,名誉侵权通常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诽谤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承担刑事责任,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三、诽谤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情节严重”一般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他人名誉严重损害;造成他人精神失常或自杀等后果。实践中,对于诽谤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具体量刑,会综合考虑诽谤的手段、影响范围、危害后果等多方面因素,由司法机关依法判定。
当我们探讨诽谤是什么犯罪行为时,需要知道诽谤行为不仅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诽谤罪,面临刑事处罚。除了这些基本判定,后续还有一些复杂问题。比如诽谤罪的认定标准在不同情形下如何具体把握,是仅从言论内容判断,还是要结合传播范围、造成的实际影响等多方面考量。另外,对于诽谤行为造成的民事侵权赔偿问题也不容忽视,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等。要是您对诽谤行为的犯罪认定、处罚标准或民事赔偿等还有疑问,快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