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纠纷执行期是多久
经济纠纷案件的执行期限,通常是两年。这两年的期限,是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天开始算起的。要是法律文书规定了分期履行,那就得从每一次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天起去计算。要是法律文书压根没规定履行期间,那就是从法律文书生效的那一天开始算。
不过,如果遇到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以执行的案件,一般在立案的那一天起,六个月内就能执行完结。而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在立案后的三个月内就能执行完结。不过,要是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执行期限的话,那可得报请本院的院长或者副院长批准才行。而且,要是想申请延长执行期限,得在期限届满前的5天内提出申请。
这里得注意,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比如说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变化,或者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实际执行的进度和所需要的时间,可不能简单地按照规定的期限去一概而论。
二、经济纠纷执行措施有哪些种类
经济纠纷执行措施种类多样。
一是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法院有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查询被执行人存款情况,并根据需要冻结、划拨相应款项。
二是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对于被执行人应得收入,如工资、租金等,法院可扣留、提取,但需保留其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必需费用。
三是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法院可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必要时组织拍卖、变卖以清偿债务。
四是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若被执行人隐匿财产,法院有权发出搜查令,对其住所等进行搜查。
五是强制交付财物或票证。要求被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的财物或票证。
六是强制迁出房屋或退出土地。适用于房屋、土地相关纠纷执行。
三、经济纠纷执行有哪些特殊法律规定
经济纠纷执行涉及多方面特殊规定。首先在执行管辖上,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关于执行措施,有多种特殊手段。例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对于特殊财产,如知识产权、股权等,有相应特殊执行程序。
执行过程中还存在执行异议制度。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提出执行异议。法院会依法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另外,若被执行人确实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可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待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时,可再次申请执行。
当探讨经济纠纷执行期是多久时,我们有必要了解更多与之紧密相关的要点。在经济纠纷执行期结束后,如果对方仍未履行义务,可能会面临强制执行措施,比如名下财产被查封、扣押、拍卖等。而且,若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触犯刑法。另外,执行过程中若对执行标的有异议,也有相应的法律程序可供当事人主张权利。要是你对经济纠纷执行期结束后的强制执行措施、执行异议处理等方面存在疑问,不必烦恼,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