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认定前提是劳动关系认定吗
一般来讲,工伤认定,那可是得先有劳动关系认定才行。劳动关系就像是工伤认定的地基一样,是个基础。
在咱们国家的法律范围里头,要是劳动者因为工作的缘故遭受到了事故伤害,或者得了职业病,想要被认定为工伤的话,首先就得证明自己和用人单位之间有劳动关系。为啥?这是因为,只有存在着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才会对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伤亡之类的情况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来。
不过,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里,就像建筑施工、矿山企业这类的,要是出现了违法转包、分包的情况,那受伤的职工和发包方、承包方等可能就没有直接的劳动关系。但法律也有规定,即便没有直接的劳动关系,在某些条件下也是可以认定工伤的。总而言之,通常情况下,劳动关系认定确实是工伤认定的一个重要前提,不过,也有一些特殊的规定,这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工伤认定后赔偿标准如何确定
工伤赔偿标准依据工伤认定后的伤残等级确定,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医疗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停工留薪期工资:职工因工伤需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一般不超12个月,伤情严重可延长。
伤残津贴:14级伤残,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标准分别为本人工资的90%、85%、80%、75%;56级伤残,单位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70%、60%。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从1级伤残的27个月本人工资到10级伤残的7个月本人工资不等。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510级伤残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支付,具体标准由各省规定。
三、工伤认定后劳动能力鉴定该咋进行
工伤认定完成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按以下流程:
首先,准备材料,一般需携带工伤认定决定书、有效的诊断证明、病历等医疗诊断资料,以及本人身份证等身份证明材料。
其次,申请鉴定。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可在收到工伤认定决定之日起一定期限内(通常为60日内)提交申请。
然后,鉴定委员会会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必要时可能要求工伤职工进行相关检查。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延长30日。
最后,领取鉴定结论。鉴定结论会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在收到结论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在探讨工伤认定前提是劳动关系认定吗这一问题时,我们知道劳动关系认定确实是工伤认定的重要基础。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要点。比如,在确定存在劳动关系后,工伤认定的时效问题也至关重要,若超出规定时间申请,可能会影响权益保障。而且不同情形下的工伤认定标准也存在差异。要是您在劳动关系认定、工伤认定时效以及认定标准等方面存在疑惑,或者对工伤认定流程仍不清楚,无需烦恼,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