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解不履行可以再起诉吗
当调解成功达成协议之后,如果其中一方当事人没有履行协议内容,那另一方就可以把这个事儿告到法院去。不过,这里有个需要特别留意的点,要是调解协议经过了法院的司法确认,拥有了强制执行力,那这时候就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也就不用再去起诉。
一般来讲,如果调解协议只是那种普通的民间调解达成的,它本身是没有强制执行力的。当对方不履行协议的时候,您是有权利根据原来的纠纷事实,把这个案子交到法院去,让法院依法做出判决。不过,在起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好好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证据,得把这些证据都准备用来支持您的诉求。总之,到底还能不能再起诉,得看调解协议的性质以及具体的情况,可不能一概而论。
二、调解不履行起诉后会有怎样结果
若调解协议达成后一方不履行,另一方起诉,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首先,法院经审理查明调解协议合法有效且一方确实未履行,通常会判决未履行方继续履行调解协议确定的义务。比如支付约定款项、完成约定行为等。若因未履行给对方造成损失,还可能判决赔偿损失。
其次,若发现调解协议存在可撤销或无效的法定情形,如存在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协议,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合法权益等,法院会判决撤销或认定协议无效,然后根据具体事实和法律规定,重新对双方权利义务作出裁判。
最后,若不履行方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另一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采取多种执行措施,包括查封、扣押财产,限制出境,甚至对其予以罚款、拘留等,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三、调解不履行起诉后会有怎样判决
调解协议具有合同性质。若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起诉后,法院会先审查调解协议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若调解协议是在双方自愿、合法的基础上达成,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法院一般会确认调解协议有效,并判决不履行方继续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比如,若调解协议约定一方支付另一方一定金额赔偿款,法院可能判决其限期支付。
若存在可撤销或无效的法定情形,如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导致调解协议并非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法院经审理查明后,可能判决撤销或认定调解协议无效,再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重新作出判决,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
当我们探讨调解不履行可以再起诉吗这个问题时,要知道若调解后一方不履行,通常是可以再起诉的。但在此过程中,还有一些紧密相关的要点需关注。比如,再次起诉时,之前的调解协议会在诉讼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其是否具有一定的证明效力?另外,重新起诉的时间限制以及需要准备哪些新的证据材料等,都是值得思考的方面。要是你在面对调解不履行的情况,对能否起诉以及后续相关法律问题存在疑惑,赶快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