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案件能假释吗
在刑事案件的范畴里,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符合特定条件的罪犯是可以获得假释的。
假释,简单来讲就是针对被判处了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这些犯罪分子。
他们在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刑罚之后,如果能够做到认真遵守监规,积极接受教育改造,并且确实有了悔改的表现,同时也不会再对社会造成危害了,那司法机关就会把他们附加上一些条件,然后提前将他们释放出来,这就是一种刑罚执行的制度。
通常情况下,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得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而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得实际执行十年以上,才能够适用假释。
不过,如果出现了特殊情况,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的核准,那就可以不受到这些执行刑期的限制。
另外,这些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的期间必须得有悔改的表现,而且得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等等。
总而言之,刑事案件中的罪犯到底能不能获得假释,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得综合考虑他们的犯罪情节、在服刑期间的表现等好多方面的因素,最后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来作出决定。
二、刑事案件假释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具体而言,“确有悔改表现”指同时具备认罪悔罪;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参加劳动,努力完成劳动任务等条件。“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则需综合考虑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一贯表现等因素。
此外,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三、刑事案件假释的具体条件是什么
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具体而言,“确有悔改表现”指同时具备以下条件:认罪悔罪;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参加劳动,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法院会综合考虑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一贯表现等因素进行判断。
此外,对累犯以及因特定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在探讨刑事案件能假释吗这一问题时,我们知道符合条件的刑事案件罪犯可以假释。但除此之外,还有相关要点需关注。比如假释的考验期限如何确定,不同刑期有着不同规定。而且,假释期间罪犯也有诸多限制,需遵守相关规定,一旦违反,可能面临被撤销假释的后果。倘若在假释申请流程、考验期注意事项等方面你还有疑问,或者对刑事案件假释的其他细节不太清楚。那么,不要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