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合同期间工伤怎么赔偿
在劳动合同期内遭遇工伤,赔偿主要涵盖以下这些方面。
医疗费方面,这部分费用是由工伤保险基金来承担的。
当员工因工伤需要停工留薪时,在这段期间内,其原本的工资福利待遇保持不变,并且由所在的单位每个月按时支付。
要是员工生活无法自理,经过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确认后,会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以及生活部分不能自理这三个不同的等级来支付生活护理费。
具体标准分别是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则是根据伤残的等级来确定的,比如一级伤残,就会给予27个月的本人工资作为赔偿;
二级伤残则是25个月的本人工资,以此类推。
另外,如果员工与单位解除或者终止了劳动关系,还能够获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
而这些具体的赔偿标准以及金额,都需要依据工伤认定的结果以及伤残的等级等多种因素来进行确定。
总之,遭遇工伤后,员工有权利根据相关规定获得相应的赔偿,以保障自身的权益。
二、劳动合同期工伤认定流程是怎样的
劳动合同期内工伤认定流程如下:
首先,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适当延长。如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申请时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材料。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申请后,会在15日内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一般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事实清楚的15日内作出。
三、劳动合同期患职业病赔偿咋算
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内患职业病,赔偿计算如下:
首先,需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被认定为职业病后,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赔偿项目包含:
1.医疗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停工留薪期工资: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3.伤残津贴:经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后,按不同等级支付,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依次递减。
4.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确定,如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
5.生活护理费:生活不能自理的,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三个等级,分别按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30%支付。
若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上述费用由单位承担。
在探讨劳动合同期间工伤怎么赔偿时,我们不能忽视与之紧密相关的其他重要问题。比如,工伤赔偿的具体流程中,除了了解赔偿项目和标准外,工伤认定的时效是多久?一旦错过,可能会影响赔偿权益的顺利实现。还有,若对工伤认定结果存在异议该如何处理?这些都是在工伤赔偿过程中容易遇到的棘手情况。如果您在劳动合同期间遭遇工伤,对于工伤赔偿、认定时效及异议处理等方面有任何疑问,不要烦恼,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