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有哪些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2.11 · 1560人看过
导读:“逃逸致人死亡”指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因怕被法律追究而逃跑,致被害人因无人救助死亡,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肇事后逃跑,当时被害人受伤未死,因未获及时救助死亡;二是明知被害人受伤却不积极救助,驾车或弃车逃离致其死亡。司法认定“逃逸致人死亡”很严格,需综合全案证据,确保法律公正适用。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有哪些

一、因逃逸人死亡的情形有哪些

“逃逸致人死亡”,说的就是那个人在交通肇事之后,心里特别害怕被法律追究,就赶紧逃跑了。这么一跑,那被害人就因为没人管、没人救,最后给死了。这里面具体有这么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这人在交通肇事以后跑掉了,当时被害人只是受了伤,还没死,可就因为他跑了,被害人没得到及时的救助,最后就死了;另一种,是这人在交通肇事之后,明明知道被害人受伤了,可他就是不积极地去救助,还开着车或者干脆扔下车子逃离了事故现场,这么一来,被害人因为得不到救助就死了。在实际的司法过程中,对“逃逸致人死亡”这个情况的认定是特别严格的,得把整个案子的所有证据都综合起来去判断,可不能马虎,得确保法律能够公正地适用,不能让坏人逃掉应有的惩罚,也不能冤枉了好人。

二、因逃逸致人死亡会面临怎样量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这里强调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则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总之,交通肇事逃逸并致人死亡是严重的犯罪行为,法律对此予以严厉惩处。

三、因逃逸致人死亡会面临怎样的量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在刑法中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这里“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需注意,准确认定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包括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关键因素。实践中,司法机关会依据证据和法律规定综合判断,以作出公正量刑。

在探讨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有哪些时,我们还需关注与之紧密相关的要点。比如,在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案件中,如何准确认定逃逸者的主观过错程度,这对于量刑有着关键影响。同时,若存在多人在事故发生后有不同程度的逃逸行为,责任该如何具体划分。这些复杂的法律问题往往让当事人感到迷茫。倘若你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过错认定、多人逃逸责任划分等问题存在疑问,不要烦恼,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读,提供清晰的指引。

网站地图

更多#交通肇事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交通肇事最新文章

遇到交通肇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