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知道撞到人了算逃逸
关于撞到人后是否算逃逸,这得依据具体的情形来判定。通常来讲,交通肇事逃逸,就是指行为人在遭遇交通事故之后,为了能够躲避法律的追究,就选择逃跑的这种行为。要是行为人真的压根儿就不知道自己撞到人,并且在离开现场之后,也没有去逃避法律的追究,一般情况下是不算逃逸的。不过,如果行为人本来应该能够预见到可能会撞到人,却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压根就没察觉到这事儿,事后还逃避法律责任,那这种情况还是很有可能会被认定为逃逸的。就好比说在晚上,或者是视线不太好的那种情况下行驶,那就应该更加小心谨慎,得多留意周围的情况。要是撞到人之后,都不停车去查看一下,就直接离开了,那这种行为很可能就会被认定为逃逸。
总而言之,到底是不是构成逃逸,得把行为人的主观认知以及行为表现等这些因素都综合起来考虑才行。
二、不知撞人而离开是否认定为肇事逃逸
“肇事逃逸”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的行为。不知撞人而离开,关键在于是否有证据能证明确实“不知”。
如果有充分证据,比如当时碰撞轻微、车辆行驶噪音大等合理因素,导致驾驶人确实没意识到撞人,这种情况下一般不认定为肇事逃逸。但要是从常理推断,驾驶人应当知道发生了碰撞事故,即便声称不知,也可能被认定为逃逸。
比如,碰撞力度较大,有明显声响和震动,车辆外观出现明显损坏痕迹等,这种情况下主张不知撞人较难被采信。在实际认定中,交警会综合事故现场、车辆痕迹、证人证言等多方面证据,来判定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三、不知撞人而离开这种情况算逃逸吗
判断不知撞人而离开是否算逃逸,关键在于是否“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
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的行为。如果确实不知道撞人,不存在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故意,通常不认定为逃逸。但要证明自己“不知”撞人,需提供相关证据,比如合理的情形解释、当时的客观状况等。
例如,车辆行驶过程中,碰撞较为轻微,驾驶人从驾驶体验、车辆状况等方面无法察觉碰撞发生,继续正常行驶离开现场,经调查能证实这种不知情的状态,一般不算逃逸。然而,若有迹象表明驾驶人应当知道发生碰撞,比如碰撞力度较大、有人呼喊提醒等,仍离开现场,则可能被认定为逃逸。
当探讨不知道撞到人了算逃逸这一问题时,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更多相关要点。在实际情况中,即便确实不知撞到人,但如果后续有明显迹象表明应当意识到发生了碰撞而未停车处理,同样可能被认定为逃逸。此外,若被认定为逃逸,除了要承担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还会面临严重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触及刑事责任。倘若你对不知道撞到人这种情况的具体认定标准、逃逸后的处罚细节以及后续该如何妥善处理等方面存在疑问,那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