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赠与行为是事实行为吗
赠与行为那可不是啥事实行为,它可是妥妥的法律行为。
啥是事实行为?就是说行为人压根没想着去设立、变更或者消灭啥民事法律关系,可按照法律规定,却能引发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可赠与行为就不一样,它是以设立、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法律关系为目标的。赠与人那可是有把自己的财产无偿给受赠人的意思表示,受赠人也得表示接受。这赠与行为得双方的意思表示都一致了,才能成立,这正符合法律行为的特点。
就好比说甲把自己的手机送给乙,甲心里想着要把手机给乙,乙也欣然表示接受,这时候赠与行为就成立。
所以,赠与行为那就是法律行为,可不是事实行为。这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可不能混为一谈。
二、赠与行为的撤销有哪些法律规定
赠与行为的撤销分为任意撤销和法定撤销。
任意撤销:根据《民法典》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任意撤销。
法定撤销: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这些情形包括: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另外,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六个月内撤销赠与。撤销权人撤销赠与的,可以向受赠人请求返还赠与的财产。
三、赠与合同在法律上如何认定效力
赠与合同效力的认定需从多方面考量。首先,主体方面,赠与人与受赠人应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若一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合同通常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赠与合同有效,其他赠与合同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才有效。
其次,意思表示要真实。若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使一方违背真实意愿订立赠与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再者,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例如,以违法目的进行的赠与合同无效。
一般来说,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双方达成合意即成立生效。但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请求交付。
在探讨赠与行为是事实行为吗这个问题时,我们知道了赠与行为的性质。进一步拓展来看,赠与行为完成后,还存在一些相关要点。比如赠与财产交付后,在哪些情况下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尤其是当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时,赠与人是否有权利拿回赠与物。另外,附义务的赠与中,受赠人不履行义务,赠与人又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倘若你对赠与行为后续的撤销情形、附义务赠与等方面存在疑问,不要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