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诉讼 > 不认罪证据不足什么时候释放出来

不认罪证据不足什么时候释放出来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2.11 · 1348人看过
导读:犯罪嫌疑人否认罪名且证据不足时,遵循“疑罪从无”法理处理。侦查环节,公安若无法追究刑事责任应撤案放人;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两次补侦后证据不足应不起诉放人;审判环节,法院判定证据不足应作无罪宣判放人。不过,被告实际获释期限依案件阶段和司法机构工作效率而定。
不认罪证据不足什么时候释放出来

一、不认罪证据不足什么时候释放出来

倘若犯罪嫌疑人否决其罪名且缺乏足够证据证实,往往遵循“疑罪从无”的基本法理进行处理。

在侦查环节中,公安部门若发现无法继续追究某犯罪嫌疑人之刑事责任,应依法撤销该案,并立即释放涉案人员。

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如经两次补充侦查后仍发现证据不足以支持起诉条件,则应做出不起诉裁定,犯罪嫌疑人将获释。

审判环节上,假设法院判定证据不足以致无法肯定被告者有罪,理应做出证据未达立案标准、指控罪行不能成立的无罪宣判。

如此,被告者亦可于法庭之上即刻获得释放。

然而,实际的解脱期限将依据案件所处阶段及相关司法机构的工作效率而有所不同。

二、不认罪且证据不足有哪些释放规定

刑事诉讼中,若犯罪嫌疑人不认罪且证据不足,有以下释放规定:

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对被拘留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审查起诉阶段,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决定不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释放被不起诉人。

审判阶段,法院经审理认为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宣判后应立即释放被告人。

三、不认罪证据不足能否马上予以释放

在刑事诉讼中,若犯罪嫌疑人不认罪且证据不足,并不一定马上释放。

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对被拘留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人民检察院审查后,若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逮捕条件,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立即释放被拘留人。

在审判阶段,根据疑罪从无原则,如果经过审理,法庭认为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判决后应立即释放被告人。

但如果处于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可将案件退回补充侦查,此时犯罪嫌疑人可能不会马上被释放,待补充侦查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起诉、是否释放。

当探讨不认罪证据不足什么时候释放出来这一问题时,我们要知道这背后还有一些相关要点需关注。若在侦查阶段被认定不认罪且证据不足,通常会尽快解除强制措施予以释放;而到了审查起诉环节,检察院可能会退回补充侦查,若最终仍证据不足则不起诉并释放嫌疑人。但后续若发现新的有力证据,仍有可能重新启动司法程序。要是你对不认罪证据不足时释放的具体程序、后续重新侦查的界限等问题存在疑问,别纠结,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刑事诉讼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诉讼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诉讼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