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母遗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倘若遗嘱中清晰地规定遗产仅归夫妻中的一方所有,那么此遗产便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可要是父母未立下遗嘱来明确遗产的归属,依据法定继承规则,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所继承的父母遗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然而,在实际情况里,要判定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需要综合考量诸多因素,像遗产的性质以及继承的时间等。倘若涉及到具体的纠纷,建议搜集相关的证据,例如遗嘱、财产证明等,在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像向法院提起诉讼来明确财产的归属。
二、父母遗产继承要遵循哪些法律程序
遗产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首先要确认遗嘱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若遗嘱有效,遗嘱指定的继承人需向其他继承人出示遗嘱。然后,全体继承人一同前往公证处办理继承公证,需携带遗嘱、被继承人及继承人的身份证明、财产证明等材料。取得公证书后,前往相关部门办理财产过户等手续,如房产过户去不动产登记中心,存款支取按银行规定操作。
法定继承:没有遗嘱时适用。先确定法定继承人范围及顺序,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接着同样办理继承公证,公证机构会核实继承人身份、遗产范围等情况。若对继承份额等有争议,可向法院起诉,由法院判决。之后按判决或公证书办理财产转移手续。
三、父母遗产分割有哪些法律规定
父母遗产分割主要有以下法律规定:
首先,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法定继承时,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但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当探讨父母遗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这一问题时,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深入了解与之紧密相关的情况。在婚姻关系中,除了判断父母遗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外,还存在一些延伸问题。比如,如果明确遗产仅归一方所有,那么在后续的财产管理和处置上有哪些特殊规定?另外,倘若夫妻对遗产归属有约定,在法律层面又该如何保障其有效性呢?这些问题对于维护自身财产权益至关重要。要是你对父母遗产在夫妻间的归属认定、后续处置等还有疑问,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法律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