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效力 > 有效的合同具备什么条件

有效的合同具备什么条件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2.09 · 1818人看过
导读:拟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需具备以下要素:合同主体各方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签订时意思表示真实,无欺诈、威胁等限制意愿情况;合同条款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合同形式及确立过程符合现行法律规定,特定合同需书面签署并按特定手续审批或注册。各要素满足,合同才具法律效力。
有效的合同具备什么条件

一、有效的合同具备什么条件

拟定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通常需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必要要素:首先,作为合同主体的各方当事人必须拥有相匹配的民事行为能力,换言之,他们应当有能够独立地实施所有与民事法律相关事项的法律地位;其次,各方在签订合同时的意思表示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有任何由于欺诈、威胁或其他因素而引发的意愿表达受到限制的情况出现;再次,合同条款的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令中关于禁止性的规定,并且同样禁止的是,涉及条款的达成不应违反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传统习惯;最后,合同的形式以及确立过程必须符合现行法律制度中的严格规定。

譬如,某些特定类型的合同就需要采取书面协议的方式签署,并且在签署完成后还须按照特定手续进行审批或者注册。

总之,只有当上述要素均得到合适的满足时,我们才可以认定这份合同真正具备了法律效应,并对参与合同签署的各位人士产生不可抗拒的法律约束力。

二、无效合同又是基于哪些法定情形呢

根据《民法典》规定,无效合同主要基于以下法定情形:

一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合同,因主体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其实施的合同当然无效。

二是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这类合同并非双方真实意愿,自始无效。

三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不过,若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合同无效的除外。

四是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此类合同损害了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五是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比如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合同一旦被认定无效,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应根据具体情况返还财产、折价补偿、承担过错赔偿责任

三、无效合同又是因哪些情形判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以下情形会判定合同无效:

一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合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备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其签订的合同自然无效。

二是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这类合同并非双方真实意愿,属于虚假表意,自始无效。

三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但如果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合同无效的除外。

四是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即合同内容违背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

五是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而订立的合同。此类合同旨在损害第三方利益,法律不予认可其效力。合同一旦被认定无效,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当探讨有效的合同具备什么条件时,我们知道了基本的构成要素。但在实际情况中,还有相关拓展问题值得关注。比如,有效合同成立后,如果一方对合同条款存在重大误解,该合同的效力是否会受影响?又或者,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不可抗力因素,原本有效的合同该如何处理?这些情况在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可能遇到。要是你对有效合同的后续问题、效力变化等还有疑问,不用烦恼,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合同效力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合同效力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效力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