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7周岁是不是未成年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条款,年满十七周岁者均被归类于未成年人范畴之内。
对这部分人群,国家特意树立了一些特别的保护条例以及赋予他们特定的权利。
举例来说,涉及到刑事责任问题时,根据我国相关法规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青少年一旦产生违法行径,将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然而对于那些年满十四周岁但尚未达到十八周岁的少年犯,法律给予了相对较轻或减轻后的惩罚措施。
就民事行为能力而言,一位年仅十七周岁且依赖自身劳动所得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者,按照法律规定可被视为具有完整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体;而其他未符合该条件的同龄者,则应视为具备有限制的民事行为能力,在实施各类民事法律行为时,需得到其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或者允许、追认方可进行。
当然,这些未成年人也有资格独立实施那些纯粹获取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是与他们的年龄、智力水平相匹配的民事法律行为。
总的来说,尽管已经年满十七周岁,但在法律层面上,这些人都仍然被视为未成年人的一员。
二、17周岁犯罪会承担怎样法律后果
17周岁属于未成年人,但在刑法上已达到完全刑事责任年龄。除了一些特定的轻微犯罪情节可能从轻或减轻处罚外,一般犯罪都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17周岁犯罪,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同时遵循对未成年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原则。例如,犯抢劫罪,会在抢劫罪的法定刑幅度内,结合上述原则确定具体刑罚。并且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在教育、就业等方面也有一系列保护措施。
三、17周岁犯罪会承担怎样法律责任
17周岁属于完全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依据《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从宽处理原则。
同时,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17周岁犯罪,需根据具体所犯的罪名及犯罪情节,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但在量刑时会从轻或减轻处罚。如果犯罪涉及民事赔偿,其本人有财产的,先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当我们探讨17周岁是不是未成年时,要明确17周岁属于未成年人。而围绕这一情况,还有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要点。比如在民事行为能力方面,17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他情况则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另外在刑事犯罪层面,对17周岁未成年人犯罪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要是你对17周岁未成年人在民事、刑事方面的具体法律规定仍有疑问,别纠结,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精准专业的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