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纠纷 > 赠与行为是负担行为吗

赠与行为是负担行为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2.09 · 1430人看过
导读:现代法学理论中,原则上赠与行为不属应负担责任的法律行为。应负担责任的法律行为使一方承担特定给付义务,而普通赠与是赠与人无偿转让财产给受赠人,受赠人无需等值回报。不过特定情境下,附带条件或义务的赠与可能有负担特性。判断时要全面考量具体情况与约定条款。
赠与行为是负担行为吗

一、赠与行为是负担行为吗

在现代法学理论中,赠与这一行为原则上并未被确认为应负担责任的法律行为

所谓应负担责任的法律行为,乃系指使得一方向另一方承担特定给付义务的司法程序。

然而,赠与这一现象则表现为赠与人将自身的财产无偿转让予受赠人,同时受赠人表示愿意接受。

在此过程中,赠与行为并不产生任何等值的给付义务,也即受赠人无需对赠与人进行相同价值的回报。

然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在某些特定情境下,若赠与行为被附带了附加条件或者有义务要求,那么就可能具备一定程度的负担特性。

然而,就普通意义上的纯粹赠与行为来说,它并不属于应负担责任的法律行为之列。

因此,我们在判断某项赠与是否属于应负担责任的法律行为时,必须全面考量其具体情况以及相关约定条款。

二、赠与行为的撤销有哪些法律规定

赠与行为的撤销分为任意撤销和法定撤销。

任意撤销:根据《民法典》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任意撤销。

法定撤销: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这些情形包括: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另外,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六个月内撤销赠与。撤销权人撤销赠与的,可以向受赠人请求返还赠与的财产。

三、赠与行为在法律上怎样判定效力

赠与行为效力的判定涉及多方面因素。首先,主体需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赠与行为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赠与或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赠与有效,其他赠与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其次,意思表示要真实。若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实施赠与,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再者,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否则赠与行为无效。另外,对于特殊赠与,如不动产赠与,依法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才发生物权转移效力。符合上述条件的赠与行为,通常具有法律效力

在探讨赠与行为是负担行为吗这一问题时,其实还有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要点值得关注。除了判断赠与行为是否属于负担行为外,还需了解赠与行为完成后,若出现赠与人经济状况显著恶化等特殊情形,赠与人是否有撤销赠与的权利。另外,受赠人若对赠与人有严重侵害行为等情况,赠与关系又该如何处理。这些都是赠与行为中复杂且关键的部分。倘若你对赠与行为中的负担行为界定、特殊情形下的处理方式等仍有疑问,不要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合同纠纷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合同纠纷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纠纷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