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立案 > 立案就一定是犯罪吗

立案就一定是犯罪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2.09 · 1845人看过
导读:刑事立案不预示必定构成犯罪。它是司法机关根据报案等提供的信息,经审查认定有犯罪事实且应追究刑事责任时,将其列为刑事案件侦查或审判的法务活动,是刑事诉讼初始环节。后续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中还需收集证据、审查事实法律。若证据不足或行为轻微,案件可能撤回或无罪裁决,最终是否构成犯罪需法定程序审查判断。
立案就一定是犯罪吗

一、立案就一定是犯罪

刑事立案之意义并不是预示必定构成犯罪事件。

刑事立案乃是司法机关依据报案人、控告者、检举人和自首者所提供的信息与素材,进行深入审查并认定有为犯罪事实且应追究刑事责任时,方能做出将其列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决定的一次法务活动。

刑事立案仅为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初始环节,主要依赖于初步的证据及线索,推断或许存有犯罪行为的可能性。

然而,随着后继的侦查工作、审查起诉程序以及审判过程的推进,仍需继续收集相关证据、严格审查事实的真相及其适用的法律法规

倘若历经全方位的调查后发现,证据无法充分证实存在犯罪事实,或是犯罪行为显著轻微以至于无法判定为犯罪的情况下,该案件便有可能被撤回或予以无罪裁决。

总而言之,刑事立案架构了刑事诉讼活动的开篇,而判定最后是否真的构成犯罪行为,还须依据法定程序的全面审查与严谨判断。

二、立案后就必然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吗

立案后并非必然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立案只是刑事诉讼的起始程序,表明司法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从而启动刑事程序。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后续侦查、审查起诉及审判过程中,若出现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等情形,将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可能撤销案件;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可能作出不起诉决定;审判阶段,法院会依法作出无罪或免予刑事处罚等判决。

三、立案后还能撤销案件不被判刑

立案后能否撤销案件且不被判刑,需分不同情况。

在刑事案件中,如果是自诉案件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这种情况下可能撤销案件且不被判刑。

对于公诉案件,一旦立案,通常由公诉机关代表国家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被害人一般不能随意撤案。不过,存在一些特殊情形,比如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等,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不同阶段依法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等,犯罪嫌疑人可不被判刑。另外,一些轻微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达成刑事和解,也可能在检察院阶段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在法院阶段从轻处罚甚至免予刑事处罚。具体情况需依据案件实际来判定。

当我们探讨立案就一定是犯罪吗这个问题时,要知道立案只是司法程序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必然构成犯罪。立案后,经过侦查、调查等一系列环节,只有满足犯罪构成要件才会被认定犯罪。而且,有些案件立案后可能因证据不足等原因不被认定犯罪。另外,不同类型案件的立案标准存在差异,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在这方面区别明显。倘若你对立案后侦查流程、证据要求,或是不同案件立案标准等与“立案就一定是犯罪吗”相关的问题仍有疑问,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刑事立案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立案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立案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