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经济裁员,以下可以裁减的人员是什么
在公司进行经济性裁员之际,以下类型的员工通常会被视为被裁员的对象:个人工作表现长期未达特定标准,无法满足其当前职位所需技能和能力的员工;经过一定程度的培训或者岗位调整后,仍然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严重违反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员工;以及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所依赖的客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原有的劳动合同无法继续执行,且经过双方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条款达成共识的员工。
二、企业经济裁员,哪些员工不能被裁减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经济裁员时,以下几类员工不能被裁减: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这是为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防止企业逃避责任。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因工伤或职业病与工作相关,企业不能随意抛弃这类员工。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员工生病或非因工负伤处于治疗阶段,企业此时裁员有失公平,且不利于员工恢复健康。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出于对女性权益和下一代健康的保护,企业不能在此期间裁减相关女职工。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这类员工对企业贡献较大且再就业相对困难,企业应保障其就业稳定性。
三、企业经济裁员,哪些员工权益受法律保护
企业经济裁员时,以下员工权益受法律保护:
首先是优先留用权。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员工,应当优先留用。
其次是获得经济补偿权。企业应根据员工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再者是禁止裁员的权益。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员工等,企业不得因经济性裁员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当探讨企业经济裁员,以下可以裁减的人员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其实还有不少相关要点值得关注。在明确可裁减人员范围后,随之而来的是经济补偿问题,企业该按照怎样的标准对被裁减人员进行经济补偿呢?另外,企业在进行经济裁员时,有严格的程序要求,从提前通知员工到向相关部门报告等环节都需依法依规执行。要是您对企业经济裁员中的可裁减人员范围仍有疑问,或者对经济补偿标准、裁员程序等方面存在困惑,别再纠结,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精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