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拒执罪由哪个部门立案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涉嫌构成拒绝执行法院裁判罪的案件,通常是由公安部门进行正式立案处理。在案件调查和审判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为掩盖、转移、故意销毁或擅自处分其财产,或者通过无偿方式将财产转让给他人,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廉价格将财产出售,从而导致法院所作出的判决、裁定无法得到有效执行,且情节严重者,则可能被认定为构成了拒绝执行法院裁判罪。在此种情况下,法院在执行工作中若发现有涉嫌构成此罪的相关线索资料,将会依法将其移送给公安部门进行立案侦查。然而,在某些特定状况下,法院也有权自行受理并展开调查工作。
二、拒执罪立案后具体侦查流程是怎样
拒执罪即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后的侦查流程如下:
首先是线索初查,公安机关对立案线索进行初步审查核实,判断是否有犯罪事实及是否需追究刑责。
接着开展调查取证,围绕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进行。比如查询其财产状况,证实有可供执行财产却故意隐匿、转移等;调查其是否对法院的执行通知、裁定等有公然抗拒行为等。会通过询问相关证人、调取银行流水、房产登记等资料等方式获取证据。
之后,若证据收集完备,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公安机关会制作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在此过程中,嫌疑人可能被采取诸如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以保障侦查顺利进行。
三、拒执罪立案后多久会进行审判
拒执罪即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从立案到审判的时间并无固定标准。
一般来说,公安机关立案后进行侦查,侦查羁押期限通常不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的可延长一个月,存在特殊情形还能进一步延长。侦查终结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起诉期限一般是一个月,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十五日。若需补充侦查,还会额外增加时间。
到法院审判阶段,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法院应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等,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所以整个流程快则数月,慢则可能一年以上。
当探讨拒执罪由哪个部门立案时,我们会发现后续还有不少相关要点。拒执罪立案后,接下来就是侦查环节,公安机关会依法收集各类证据来证实犯罪行为。而且,在案件进展中,对于拒执罪的认定标准以及证据的充分性也至关重要。一旦证据确凿,就会进入后续的法律程序。要是您对拒执罪立案后的侦查流程、认定标准存在疑问,或者在实际中遇到了与拒执罪相关的难题,别烦恼。只需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为您拨开迷雾。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