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判决执行 > 执行期两年以后怎么办

执行期两年以后怎么办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2.08 · 1165人看过
导读:若本次执行期限届满已逾两年,需审查案情判断。期限内申请执行人提交强制执行请求,执行流程持续;未提起则当被执行人以超申请执行实效期限提出异议时,法院有权驳回执行裁定。不过,多数情况下,只要被执行人同意自动履行职责,可豁免强制执行的时间限制。
执行期两年以后怎么办

一、执行期两年以后怎么办

若本次执行期限届满已逾两年,则需审查具体案情以做判断。倘若在该期限内,申请执行人均向法院提交了相关强制执行请求,此时,执行流程将会持续运作下去;反之,若其未曾提起任何强制执行程序,那么当被执行人以超过申请执行实效期限为由对裁决结果提出异议时,法院有权利作出驳回执行的裁定。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被执行人同意自动履行职责,这将豁免于强制执行的时间限制。

二、执行期超两年后申请恢复执行有啥要求

根据法律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执行期超两年后申请恢复执行,若存在时效中止、中断情形,如申请执行人向被执行人提出履行要求、被执行人同意履行等,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则可恢复执行。法院会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是否符合条件。若不存在这些情形,被执行人对申请执行时效期间提出异议,法院经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不予执行。但即便超时效,若被执行人未提出时效抗辩,法院依然可以恢复执行并采取相应执行措施。总之,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时效中止、中断事由及被执行人是否提出时效异议。

三、执行期超两年后还能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法律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执行期超两年后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一般不会主动受理。

不过,存在特殊情况。如果在这两年内有申请执行时效中断、中止的情形,如债权人债务人主张过权利、债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申请执行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这种情况下,即便表面上看超过两年,仍可能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建议您详细梳理在这两年内是否存在上述影响申请执行时效的情况,并准备好相关证据,然后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由法院审查判断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当执行期两年以后怎么办这个问题摆在眼前时,有诸多要点需要关注。执行期届满后,若被执行人仍未履行义务,法院可能会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再次启动执行程序,而且可能会采取更严厉的执行措施,比如加大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查控力度,甚至限制其出境等。同时,若被执行人在此期间有转移财产等恶意逃避执行的行为,将会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制裁。要是你正遭遇执行期两年后的种种难题,对后续执行程序、新措施的实施等存在疑问,那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网站地图

更多#判决执行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判决执行最新文章

遇到判决执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